下表是五年级二班分成3个组种花情况统计表。全班平均每人种花多少株?
各组人数 12 8 10 平均每人种花株数 2.25 2.5 2.5 学生独立解答,解完后教师提问:
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计算方法为什么都不相同?
二、巩固练习
练习三 5
学生独立解答,做完后集体订正。
练习三 9
学生审题后,问:题目中“每一百平方米”表示什么?那题目中160平方米与240平方米,怎样用一百平方米来表示?
练习三 10
问:在统计表中,项目、数量和时间各是指什么?
解题时提醒学生,每小题要求的是什么?应从表中取哪些数据进行计算。
三、作业
练习三6、7、8
学有余力的做练习三11、12
整理和复习
单元课时:8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课本P17页1—3 练习四1—3
教学目的:1 使学生加深对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
2 会把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填写成完整的
统计表,能够看懂统计表和表中所说明的问题。
3 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掌握较复杂的求平均数
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下面是一个国营农场去年农产品产量和种植面积的统计表。计算出每种农产品平均每公顷的产量。
种植面积
(公顷) 总产量
(吨) 平均每公顷产量(吨) 玉米 160 2640 小麦 240 1296 大豆 290 783 按表中的数据,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哪种农产品的种植面积最大?哪种最小? ⑵哪种农产品的总产量最高?哪种最低? ⑶哪种农产品的平均产量最高?哪种最低?
2.五年级两个班到公园去种草。一班36人,共种草96.2平方米;二班39人,共种草105.3平方米。五年级平均每班种草多少平方米?五年级平均每人种草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学生独立解答,解答后指名回答并订正。
二、新课
1.课本P17页:整理和复习1
学生读题,然后教师提问:
⑴这些分数中,最高分是多少?最低分是多少?
⑵怎样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按给出的分数段,统计成绩填入统计表内)
⑶把原始数据制成统计表后,能说明什么问题?(可清楚地看出全班成绩的分布情况和每个分数段的人数)
课本P17页:整理和复习2
学生读题,然后教师提问:
这题统计表的横向栏目应怎么填?
做完后比较:五、六年级参加各个项目人数的多少。
课本P17页:整理和复习3
学生读题。讨论:解答求平均数的问题应该注意什么?
⑴做题时应要先弄清什么?
⑵解题时要先求什么?
学生解答。
三、作业
练习四 1
练习四2、3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
单元课时:1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P19—20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
练习五1—3
教学目的: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认识长
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
间观念。
教具准备:长方体实物和框架图,演示用工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几何图形?
根据学生回答,将已学的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分别写在黑板两边。然后指着平面图形问:谁能说说,这些是什么图形?(板书:平面图形)
二、新课
然后指着立体图形,这些是什么图形呢?(板书:立体图形)
那我们来看看这些立体图形。出示准备好的实物,让学生说出这些形状都是什么形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下一页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第十册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