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彩条,分别摆4和5分解质因数的塔形,然后观察它们有没有公有的质因数。所以,要求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要把它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都乘起来,因此4和5的最小公倍数是2×2×5=20,即4×5=20。
指出: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口答: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3和5、4和9、8和7、4和15)
2.练习。
⑴P73页“做一做”
⑵练习十五6、9
三、作业
练习十五7、8
四、小结(略)
单元课时:13 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内容:课本P74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十五10—14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0和15 8和24 6和11
二、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今天我们来学习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板书:例4:求8、12和30的最小公倍数。
1.操作彩条,理解算理。
学生拿出彩条,分别摆出8、12和30分解质因数的塔形,指名说出分解结果。并板书:
8=2×2×2
12=2×2 ×3
30=2 ×3×5
引导学生看8、12和30分解质因数得到的横式和塔形,另取彩条摆。(边讲解演示,边让学生操作)
先取这三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彩条2,(用彩笔圈起2),再8和12公有的质因数2,(用彩笔圈起2),再取12和30公有的质因数彩条3,(用彩笔圈出3),最后再分别取出8和12各自独的质因数彩条2和5,搭成塔形(2×2×2×3×5)。
讲述:我们来观察这个塔形,它既包含8的所有的质因数,又包含着12和30所有的质因数,并且使所包含的质因数的个数最少。所以它是8、12和30的最小公倍数,即2×2×2×3×5=120。
2.教学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讲述:为了简便,通常我们也用短除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来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方法与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差不多。边板书边说明:
2 8 12 30 ①
2 4 6 15 ②
3 2 3 15 ③
2 1 5 ④
这等于先取出三个数公有的质因数2。到此得到的三个商4、6、15已没有公有的质因数,但还要看其中的任何两个商是否还有公有的质因数。
4和6还有公有的质因数2,所以用2去除4和6,得到商2和3,同时把15移下来。
3和15还有公有的质因数3,所以用3去除3和15,得到商1和5,同时把没有用3除的2移下来。
这时得到的三个商2、1、5,任何两个商都没有公有的质因数了,也就是其中的任何两个数都是互质数,除到这里为止。
看短除的竖式,指出:这里的除数2、2、3,就是8、12和30三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和其中任何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最后三个商中的2和5,就是8和30各自独有的质因数。所以只要把每次的除数和最后的商都连乘起来,就是8、12和30的最小公倍数。
板书:8、12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2×2×2×3×5=120。
3.与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进行比较。
让学生说明,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与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有什么不同?
4.练习。
课本:P74页“做一做”
练习十五10、12、13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它与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有什么不同?
四、作业
练习十五11、14
单元课时:14 求最小公倍数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练习十五15—20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求两个数或三个数的最公倍
数,并带着练习分数、小数四则口算和解简易方
程。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练习十五15
说说下面每组是不是互质数。如果不是互质数,它们有公约数几。
6和10 16和9 10和35 14和27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下一页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第十册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