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桃花源记》教案5

《桃花源记》教案5

浏览次数: 522次| 发布日期:09-07 18:37:47 | 八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桃花源记》教案5,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已学内容,进入新课学习。 
    1.教师检查学生背诵情况,点名让两三位学生背诵。  
    (两三位学生分别背诵,其他同学仔细听。 ) 
    2.对学生的背诵做点评,指出不足的地方,然后让学生齐读课文。 
    (听教师点评,找出自己不足的地方,加以改正,然后齐声朗读课文。 ) 
    3.对学生的朗读给予鼓励,并指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学会发现问题。请学生谈谈从课文中得到的体会。  
    (学生积极参与,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共同讨论交流。)  
    二、组织学生讨论。 
    1.教师组织学生对重点问题进行讨论。提示:课文重点是在写泉,课文中多次写到山泉,请同学们找出写山泉的句子。  
    (学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写山泉的句子,在班上交流。明确以下句子: 
    ①“过了寒翠桥……已人山中。” 
    ②“进山方知……已不可得。” 
    ③“安详厚重的钟声……嬉戏忘返的孩子。” 
    ④“入夜……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2.给予鼓励:同学们找得非常准确,说明大家学习都很认真。那么,你们能不能说说这些句子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呢?请大家仔细思考,想好了就大胆发言。  
    ( 学生积极展开思考,然后纷纷发言。一生说,它们详略不同,前三个简略,后一个详细;一生说,前三个是写山泉的声音和行踪,后一个主要写了听泉的感受。其他同学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 
    3.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并归纳: 
    ①初闻泉声,如见泉姿;循声而去,渐人山中 
    ②再睹泉踪,正面写泉,以爱女作喻,表现出泉水的活泼 
    ③钟泉之声相应,显现亲情 
    ④浑然一片——分清层次,从泉声中悟出人生哲理,认识鼎湖山之魂。  
    (学生听教师归纳,做好笔记。 ) 
    4:提问:从对泉水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组织材料的特点。同学们能归纳一下吗?  
    (学生回答:课文写泉有详有略,有直接描写也有间接描写,而且同时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比喻、议论等等。 ) 
    5.给予鼓励:同学们归纳得非常好。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课文的重点部分 ——第四部分是怎样写泉的。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部分。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第四部分。) 
    6.讲解: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写作者寄宿僧寺,如枕泉而眠,从多层次的泉声中得到人生的感悟。请问作者是怎样描写泉水的多种层次,进而得到人生感悟的?  
    (讨论交流,最后明确:作者先写泉声的多种层次,文章由辨声而想到具体的情景,接着又把这些泉声汇聚起来,比之为交响乐。由对乐曲的阐释而道出了对人生的感悟。 ) 
    7.讲解:课文的第8段中,作者用乐声来比拟泉声,选择了几种乐器来作比喻。请问作者为何要选择这几种乐器来比喻,为什么先举乐声后再举本体?请大家讨论后回答。  
    (纷纷展开讨论,最后明确:作者用这几种乐器作为喻体,就把一个交响乐队的框架勾画出来了,为后面进一步比喻设置了基础。先举喻体后举本体,是符合作者听泉时的心理 活动的。先听再辨,最后才想象出 泉声发生的具体环境。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桃花源记》教案5

《《桃花源记》教案5》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