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读完后作比较评价。然后小结:杨 朔散文的语言使用很考究,对景物 总是极力描绘,写得很细致。优美的语言让文章产生诗一般的意境。
3.引导学生思考课后第一题。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诵读课文进入本课。 1.诵读课文。
2.组织讨论交流。 2.讨论交流。
3.总结全文。 3.总结全文。
一、诵读课文.进入新课(约 分钟)
1.让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并要求读出 感情。
2.表扬学生:同学们读得非常好。这 节课我们将继续对课文进行讨论。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发现问题呢?
3.同学们做得很好,大家读书的时候 都非常用心。我们接下来就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来讨论交流。
二、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1.选几个重点问题指导学生讨论。这 篇课文除了语言很有特点,在选材 上也是别具特色的。课文写桂林山水,选了哪些景点来写的?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然后指出:在作者所见到的景色中,也有重 点,如水色只写了不多的几句,山石重点写,但是也只挑选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来写。
3.讲解:从材料的选择上就可以看出,杨朔的散文工于构思。他在动笔写散文时,“总是要像写诗那样,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文字,然后写成文章”。请大家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4.鼓励学生:同学们谈得非常好,领会 到了杨朔散文在构思上的特点。接 下来请大家思考:本文写了船家讲 述的旧时代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的,作者为什么要在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 中插入这样的故事呢?
5.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引导学生思考两者是怎样结合起来的。提示:这些故事和传说,是借船家指点江山叙述出来的,边欣赏边听故事,景与故事两相比附。
6.指出本文的写作意图:作者这样写 就是要人们在观赏美丽的自然风景 时不要忘记阶级压迫,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三、总结全文
1.小结:杨朔真是一位很有特点的作家。他写的文章,语言优美,构思精 巧,而且还很有深意。同学们通过 本文的学习,一定收获不少吧1
2.让学生交流学习感想,
本课总结
本文是一一一篇描写桂林山水的优美散文。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领略到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到了_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通过反复的诵读练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有所感悟。
板书设计
第4课画山绣水
第一部分(第1—3段):总写——清奇峭拔
第二部分(第4—15段):沿途景色和传说——诗情画意
第三部分(第16一17段):牢记过去,畅想未来——人生理想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攒聚 峭拔 恍惚 贮藏 崭新 恬静 黑黝黝 玲珑 剔透
2.解释下列词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桃花源记》教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