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桃花源记》教案5

《桃花源记》教案5

浏览次数: 522次| 发布日期:09-07 18:37:47 | 八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桃花源记》教案5,
    讨论明确: 
    占卜者不能尽言陈胜、吴广起义的休祲,而转而让他们卜鬼的推辞,在陈涉看来,居然成了起义舆论的准备的先兆,足见此人的足智多谋。 
    攻打陈地时,陈地的守、令皆不在,只有守丞与陈胜吴广大军作战,居然还不能及时攻克,足以看出陈胜的这只队伍的实力。后守丞被人所杀,陈胜得以进城,这其实正暗示当时的社会现状,秦暴政不得人心,更衬出陈涉在秦王朝暴政中的关键作用。 
    4.作为史官,司马迁在写陈涉此人传记时,并未把爱憎直接流露在文 
    字间,但他对陈涉自有自己的看法。怎样的看法,你看出来了吗? 
    讨论明确: 
    标题暗示了作者在高度评价陈涉的义举。把一个出生卑微,后又被当权者杀戮的农民,编入了世家,足见司马迁很肯定陈涉在强秦统治下首先发难的义举。更看出司马迁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先进的历史观。 
    三.课外延伸,认清形象 
    课文仅仅选了《史记?陈涉世家》前半部分,陈涉其人在历史上究竟如何?请同学结合书后“研讨与练习三”,全面了解陈涉。 
    四.作业: 
    结合学习的内容并查阅有关资料,谈谈你眼中的“陈涉其人”,写于作文本。 
    教后记:
    《桃花源记》
    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文育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理解文章的叙事线索。 
    难点: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豁然(huo)严然(yau)阡陌(qian mo)诣(yi) 
    2.熟读课文,查字典,参考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者简介: 
    陶渊明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格的来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桃花源记》教案5

《《桃花源记》教案5》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