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桃花源记》教案5

《桃花源记》教案5

浏览次数: 522次| 发布日期:09-07 18:37:47 | 八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桃花源记》教案5,
    (学生听教师范读,认真领会诵读要领,记下心得体会。 ) 
    3.指导学生诵读课文。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指定诵读1—2段。  
    (分小组诵读课文,注意诵读要领。) 
    4.对学生的诵读进行评价,并指出诵读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给5分钟时 间让学生自由诵读、体会,并在班上巡回指导。 
    (学生认真听教师点评,明确自己不足之处,然后自由诵读体会。 ) 
    5.组织学生谈谈诵读的体会和感想,并指出,可以从诵读的方法上谈,也可以就课文内容谈。 
    (学生大胆发言,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1.教师活动: 
    讲解:通过刚才的诵读和讨论,大家基本掌握了诵读的要领,对课文的内容也有了大致的了解。下面我们再做进一步的学习。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请问同学们,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学生:齐声回答:按照游人的行踪顺序来写。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指出本文也是这样来写的。然后请一位学生概括作者的行踪顺序。  
    学生:作者行踪顺序是:  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半山) 
    3.指出:作者这样移步换景,就逐渐把山泉的形态和精神都描摹出来了。作者为了让读者了解当时的环境和观赏景物时的背景,还约略交代了时间的变化,哪位同学来概括一下?  
    学生:概括:黄昏——晚饭后——夜间。体会文中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理解课文是以空间转换为主,辅之以时间来组织材料。  
    4.教师讲解:课文在这两条线索的组织下,行文非常清晰,结构层次分明。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然后点名让学生回答,明确课文层次。  
    学生讨论后回答: 
    第一部分(第l段)初闻泉声; 
    第二部分(第2、3段)引发联想; 
    第 三部分(第4—7段)回旋转折; 
    第四部分(第8—10段)得到感悟。  
    5.归纳:整篇课文以“听”字统领全文。  
    围绕“听”字组织材料,采用多种手法,多层次的写出了泉水的特点。结合课后练习一,思考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这一特点,感受作者在写景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回答练习一:作者听到泠泠淙淙的清朗之声,泉水“活脱脱迸跳的姿影”,“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等;因为作者无比热爱大自然,全身心地感受大自然,用心灵和大自然进行对话。 
    二.小结: 
    1.教师活动 :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上掌握了诵读的要领,对课文内容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同学们再认真地诵读课文,准备下节课展开讨论。  
    (学生听教师小结,然后自由诵读课文。 ) 
    2.在“吟哦讽诵”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第8段。  
    (学生熟读并背诵。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桃花源记》教案5

《《桃花源记》教案5》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