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整数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之一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www.yf1234.com 教学过程:
一、读数、写数练习
1.做练习二的第5题。
读数前,教师说明下面是1994年我国一些主要的工、农业产品的产量,然后让学生读数。读完后,教师还可以选一、两种产品的产量,与前一年的产量比较一下,用以说明我国工、农业生产是逐年增长的,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做练习二的第6题。
先指名学生读题,然后让学生写出横线上面的数,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写的,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写亿以上的数,要从高位起,一级一级的往下写;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要在那一位上写o。同时要结合第4小题说明储蓄对国家和个人都有好处,存款多了说明人民生活富裕了,还要提醒学生注意节约,不要浪费每一分钱。
3.做练习二的第7题。
做题前,先让学生把10600000000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并说一说是如何改写的。然后再把第7题的其他各数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做完后,让学生比较一下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做完后,让学生比较——下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和用“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有什么不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只要把这个数万位后面的4个。去掉,写上一个“万”字就行了;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只要把这个数亿位后面的8个。去掉,写上一个“亿”字就行:
二、比较数的大小
做练习二的第8题。 做题前,教师板书出两组数:
2440000000 244000000,356000000 358000000
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说出比较两个数的两种情况及方法。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第8题。
三、综合练习 、
1.做练习二的第9题。
先给出一个数,如:7800500000,让学生说出这个数各是由几个十亿、几个亿、……组成的,数字“7”、“8”、“5”各在什么数位上,表示什么。然后让学生说出9080000000这个数中每个数字在什么数位上,各表示什么。
;2.做练习二的第10题。
让学生先写出各数,再把它们写成用“亿”作单位的近似数,订正时,指名说一说各数是如何写成用“亿”作单位的近似数的。
3,做练习二的第11题。
做题前,先让学生写出比l万大1和比1万小1的数,并用万作单位写出它们的近似数。
然后让学生完成第11题:写出比1亿大1和比l亿小1的数,并用亿作单位写出它们的近似数,使学生体会到比1亿大1和比1亿小1的数的近似数都是1亿。
四、做练习二的第12、13题和思考题
这几道题都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的,不要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做。
第12题,要在9口8765000的口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最接近9亿,因为口里填0、1、2、3、4,都接近9亿,但只有908765000最接近9亿,所以口里要填0。同样口里填9即,998765000最接近10亿。
第13题,做题前,教师告诉学生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时数目很大,不一定要说出它的准确值,只要说出它的近似数也就可以了。然后让学生做第13’题。
这样的思考题学生在前面已经见过,所不同的是有两个数位上的数已经固定,这道题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己解答。
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课题: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13页的内容,练习三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加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法的意义,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整数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