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数学教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数学四年级第八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第八册教学设计

浏览次数: 680次| 发布日期:09-07 19:01:24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标签:四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http://www.yf1234.com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第八册教学设计,
          46页8   
.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例3、例4、例5,练习十一第5—10题。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掌握加法结合律。
  2.能够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能力训练点
  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观察分析知识的规律性,培养学生的兴趣,参与知识
教学过程:。  ’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上升理论,抽象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学习新知。
教学重点:对加法结合律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教学难点:加法结合律的运用。
投影仪、幻灯片、小黑板(转板)。
(一)铺垫孕伏
1.什么叫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如何表示?
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数。
43+67二(  )+(  )  35+(  )二65+(
(  )+18:19+(  )  o+100:(  )+(
3.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270+380:390+260  20+50+80二20+肋+50
o+400:400+O  140+60:60+140
  (检查学生对已学过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为与新知识作比较打下基础。)
  4.四年级一班有48人,二班有50人,两个班共有多少人?(转板出示)
  学生计算完后,让学生用加法的意义说明为什么用加法计算。(理顺解题
思路,为参与知识教学过程学习例3,埋下伏笔。)
  教师:以上,我们运用了加法的意义及交换律解决了一些问题,那么关于加
法还有没有其他的规律性知识?这些知识又有什么用途呢?这节课我们继续
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加法结合律和简便运算。(板书课题)
  同学们看这道题(复习题4),求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就是用48+50求出
结果,如果把题改一下又该怎样求呢?(教师翻转板)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例2。(板书例2)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学生读题后,指名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教师边用线段表示出
数量关系。
 求两个班人数的和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现在我们求三个班一共是多
少。可怎样算呢?请同学们列出算式算出结果。(教师巡视,指名2人板演)集
体订正让板演的2名学生分别讲算理。
 教师引导学生口述时并提示:第一种计算方法,表明先算一班和二班人数
的和,要在48与50的外面加上小括号。第二种计算方法,表明先算二班与三班
人数的和,要在50与49的外面加上小括号。引导学生明确:这两种解法的结果
相等,也就说明(48+50)+49与48+(50+49)这两个算式可用等号连接,教师
板书:(48+50)+49;48+(50+49)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等式两边算式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引
导学生明确:相同点:都有三个加数,左右两边的三个数相同;不同点:加的顺序
不同。
  教师总结:无论先把48和50相加,再同49相加;还是先把50与49相加,
再与48相加,它们的得数都是一样的,也就是和不变。
  2.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12+13)+14012+(13+14)
  (320+150)+2300320+(150+230)
  先算一算,每组两个算式的结果怎样?用什么符号连接,每组算式说明什
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上面三个等式,归纳出加法的结合律。
  (1)两个等式中,每组算式有3个加数,每个等式中的加数都一样。
  (2)等号两边的算式中加数交换了位置,和没有变。
  (3)教师说明这一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引导学生看一看教材第49页的
结束语。
  3.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如果用字母o、凸、c分别表示3个加数,怎样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呢?教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下一页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第八册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