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说明公平与不公平、正义与非正义的表现,知道公平相对的。
2.懂得公平待人、维护正义、为人正直的须重要意义。
3.自觉树立公平意识,增强正义感,确立是非观念,做一个正直的人。
4.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
5.知道不良诱惑的危害性。
6.自觉杜绝不良嗜好,抵制不良诱惑
7.了解休闲的功效,学会科学、合理、有度地进行休闲。
8.了解情趣的含义以及高雅情趣的作用,积极培养自己的高雅情趣。
9.了解有教养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做一个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
第十一课 心中要有杆“秤”
拓展分析
1.追求公平。
(1)公平指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公平是人类不懈的追求。
(2)公平待人的意义。对社会而言。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社会成员是社会的责任.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最高价值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具体内容。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正在努力地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对个人而言,公正、平等地对待周围的人才能或得他人的信赖和尊重。
(3)公平是相对的,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我们一方面要努力追求公平,为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而尽我们所能;另一方圆面要学会接受,学会宽容,学会泰然处之。
(4)学会平等待人。我们追求公平,要求社会与他人公平地对待白已,享受自已府应有的权利这是应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权利意识会越来越强,会在更加广阔的领域里追求更高层次的公平。我们在要求别人对我们公平的同时,也要公平地对待他人。
2.维护正义。
(1)正义的基本要求。正义.与每一个人的行为相关,其基本要求有两方血面一是不要侵他人的基本权利,因为每个人都具有基于正义的不侵犯的基本权利,都应当得到同等的尊重与保障;二是面对不良社会现象,勇敢地加以制止。
(2)维护正义的意义。人们只有心怀正义,才可能驱除内心的贪婪、自私和恐惧.敢于同不良的社会现象作坚决的斗争。只有维护正义,才能使邪恶无处藏身;维护正义,也就是维护社会的规则和秩序。
(3)维护正义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道德义务。维护正义,要有一颗同情心,同情心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人必不可少的品质,自私的人对别人没有好处,也会因得不到别人的帮助而最终受到损害;维护正义,要勇于同不良的社会现象作斗争,面对作恶的歹徒,如果视而不见,或听之任之,必然会助长邪恶势力的气焰,也必将最终伤害自身。
(4)未成年人要学会见义智为。敢于匡扶正义是我们良知的体现,面对他人的求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施以援手,对于我们未成年人来说,由于身体尚未发育成熟,在面对直接危险时,就应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帮助,在惩治邪恶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好白自己,既做到见义勇为,又做到见义智为。
3.明辨是非,为人正直。
(1)判别是非的依据。判别是非的依据是法律和道德的要求。所谓“是”,是指人的行为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规范,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损害国家的、集体的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反之则为非。
(2)是非不分的危害。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的言行举止,这不仅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而且破坏了社会风气,危害了社会秩序。
(3)做一个正直的人。现实生活中存在着是是非非,我们要认清是非,辨别是非,按正确的认识去行动。在面对是非时,保持清醒和独立;在面对“权势”时,能不委屈求全;在有利益冲突时,勇于主持公道,维护正义,做—个正直的人。
例题分析
材料一: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杜会。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下一页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一二单元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