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数学教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数学四年级《应用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应用题》教学设计

浏览次数: 342次| 发布日期:09-07 19:04:17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标签:四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http://www.yf1234.com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应用题》教学设计,
  (2)把上题第三个已知条件和问题改成:“实际比计划提前5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收集多少千克?”该怎样解答?
 2、以小组为单位,口头分析应用题
  (1)食堂买来280千克菜,计划吃7天。实际每天比计划少吃5千克,这批菜实际吃了多少天?
  (2)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一辆卡车从甲地到乙地计划行6小时。实际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行10千米,实际几小时到达?
 3、选择正确答案
  (1)光明小学校办厂计划要制作4500套教具,计划每天做300套。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做75套,完成原生产任务要多少天?(      )
  (2)光明小学校办厂要制作4500套教具,计划15天完成。实际每天多做75套,完成原生产任务要多少天?(     )
  (3)光明小学校办厂要制作4540套教具,计划15天完成,实际12天完成,实际每天比计划多做多少套?(     )
  A.4500÷(4500÷15+75)  B.4500÷12-4500÷15
  C.4500÷300+4500÷75    D.4500÷(300+75)
 4.笔算
  (1)装订小组计划装订一批书。每小时装订180本,10小时可以装订完。如果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装订20本,几小时可以装订完?
  (2)一个生产小组要加工一批汽车配件。原计划每天加工200个,15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加工了250个。这样比原计划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3)解放军某部进行野营训练。原计划每天行军35千米,15天走完全程。实际提前1天走完,平均每天走多少千米?
四、质疑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三步应用题是“有关计划与实际比较的应用题”。(板书课题)
  提问:对于这样的应用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五、课后作业
  练习十三、  10、13、15
六、板书设计

相遇问题(一)
教学目标:
  1、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特点,并能解答简单的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运动和时间变化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
  掌握求路程的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相遇问题中时间和路程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
 1、口答列式,并说明理由。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辆汽车4小时行了240千米,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行驶240千米需要几小时?
  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2、提出新问题
  (1)录音(或录相)“有一天,张华放学回家,打开书包正准备做作业。发现没在意将同桌李诚的作业本带回了家,她赶紧给李诚打电话通知他,两人在电话中商量了一会,如果步行的话,有几种办法可以让张华把作业本还给李诚呢?同学们你能帮助他们想出几种办法呢?”
  (2)小组集体讨论
  a、张华送到李诚家;
  b、李诚来张华家取走;
  c、两人同时从家出发,向对方走去,在途中相遇,交给李诚。
  (3)认识相遇问题
  a、找两名学生表演第三种情况,其余学生观察并说出是怎么走的?
  (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
  b、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变化?(越来越近,最后变为零)
  教师指出:当两个人的距离为零时,称为“相遇”
  具有“两物、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这种运动特点的行程问题,叫做“相遇问题”(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3、出示准备题:
  张华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走60米,李诚每分走70米。
  根据已知条件填写下表(课件演示:行程问题)
走的时间  张华走的路程  李诚走的路程70米  两人所走路程的和  现在两人的距离    1分  60米  70米  i  i    2分  i  i  i  i    3分  i  i  i  i       思考:①出发3分钟后,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说明什么?(相遇)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应用题》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