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刘邦是怎样得知这件事的?采取什么对策?项伯给他提出了怎样的建议?(“良乃入,具告沛公。”“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3)刘邦来鸿门“谢罪”,项羽有哪些表示?范增企图在席间杀死刘邦,项羽又有怎样的表示?(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4)说说樊哙是怎样“闯帐”的,项羽又是怎样对待他的?(“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又“赐之彘肩”……)
2.班固《汉书 高帝纪》记鸿门宴一事,基本上摘抄《史记》。下面是该文最后一部分。读后再跟课文第5~7段做一比较,说说作者作了哪些删节,删节的理由是什么。
“有顷,沛公起如厕,招樊哙出。置车官属(指随从人员),独骑,樊哙、勒疆、滕公、纪成步从,间道走军。使张良留谢羽,羽问:“沛公安在?”曰:“闻将军有意督过之,脱身去,间至军,故使臣献壁。”羽受之。又献玉斗范增,增怒,撞其斗起曰:“吾属今为沛公虏矣。”
3.朗读全文一遍。
提问学生:常用语“鸿沟”是什么意思?(古运河名,比喻事物的分界。)
教师指出:鸿沟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曾经是楚汉之争中的临时分界线。
(二)楚汉之争概况简介。
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次年春,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项羽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
(三)读讲课文1、2两段。
第1段:
1.指名朗读课文,正音:
①“王(w4ng)关中” ②“说(shu@)项羽”
③“好(h4o)美姬(j9)” ④“为(w6i)击破沛公军”
2.解释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疏通课文。
①“军霸上”、“王关中”(加点词为名词作动词用,读第四声)。
②“说项羽”可简为“说羽”不可简为“说项”,“说(shu#)项”意为替人讲情、说好话。
③“成五采”、“为(w6i)龙虎”,“成”、“为”都有“变成”、“化作”的意思,“龙虎”是龙虎的形状。
3.提问,引导学生了解课文。
①课文第1段记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展开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第一件事“曹无伤告密”。曹无伤是沛公的左司马,他的告密当然不同于一般流言蜚语,于是,项羽决定“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矛盾挑开,故事“开端”。第二件事“范增进言”,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他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急击勿失”的主张非常英明。矛盾进一步激化,推波助澜,情节迅速发展。
②项羽接获曹无伤的密报,当即“大怒”,这一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请说说其中包含了些什么?
提示:就矛盾的焦点而言,天下虽大,“王”只有一个,就力量对比而言,项羽占有绝对优势,何况秦军主力是项羽消灭的,又是楚王后裔,一个“市井小人”居然“欲王关中”,项羽岂能容忍?再说个性特征,此时此刻,项羽如若不“怒”,他也就不是历史上的那个项羽了,他本来就是那么一个火爆汉子!
第2段:
1.教师串讲课文,引导学生留心课文中特殊的字词与句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人教版语文高一年级《鸿门宴》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