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设计之二,
请结合诗作展开联想,作简要赏析。
解析:其实这种类型也是比较性评价赏析,只不过是将课内与课外知识联系起来。这里要求我们对一些名篇名句熟读成诵,要在比较中唤起记忆,展开联想,相关术语也要烂熟于胸。此题关键要明白“紫袖”、“红弦”、“弦凝”、“指咽”诸词的含义,并联想到《琵琶行》相关诗句,然后抓住写作技巧中侧面描写和艺术空白的特点,理解“睹影知竿”的艺术效果。
评分要点提示:“紫袖”“红弦”分别代指弹者与筝,“明月”点“夜”,可联想到浔阳江头之明月夜。“自弹”与“低眉信手续续弹”,“暗低容”与琵琶女“敛容”自陈相对应。第三句是关键句,貌似无声的休止符,其实攸关声情,颇有深意。它既是艺人如泣如诉情绪顶点的突变,又是巧妙别致的暗示,使人于无声顷刻中领悟和想像筝乐美妙的同时,又引发对“自弹自感”内容的丰富联想,自然铺垫出“别有深情一万重”的结句。这与《琵琶行》中的“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从侧面落笔烘托主体的手法,确实收到了“睹影知竿”的功效,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R
此题为开放题,允许学生个性化、拓展性理解,但须紧扣侧面描写和艺术空白,结合诗作展开自然而合理的联系和联想。)
除五种类型外还有一种表格填充型比较常见,这是一类客观性较强的主观试题,考查的内容比较全面,要看清表格的要求作答。请看示例:
.阅读下面小诗,回答问题
喜见外弟①又言别
李益②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注】①外弟即表弟。②李益(公元748-829),唐代著名诗人,他七岁时,爆发“安史之乱”。
阅读全诗,填写下表。
联次 主要内容
(不超过两个字) 各联主要情感特点 全诗抒发的感情 全诗的艺术特点
首联 久别 真挚的至亲情谊和
白描手法、典型的场景、 以及 。
颔联 惊讶、欣喜
颈联 热烈
尾联 话别
参考答案:
联次 主要内容 各联主要情感特点 全诗抒发的感情 全诗的艺术特点
首联 久别 意外 真挚的至亲情谊和 沉重的动乱之感。 白描手法、典型的场景、生动的细节以及心理描写。
颔联 重逢 惊讶、欣喜
颈联 叙旧 热烈
尾联 话别 惆怅
五、总结本专题复习内容,强调备考策略:
明确考纲要求,确定复习重点;熟悉各类题型,把握解题要领;
积累鉴赏知识,运用相关术语;阅读鉴赏词典,学写赏析文字。
六、课后练习布置: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出达,归雁洛阳边。
问: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前人评价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
参考答案①“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时序交替,触景生情)
参考答案②这两字炼字炼句极见功夫。作者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语言上炼字炼句)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设计之二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设计之二
浏览次数: 306次|
发布日期:10-05 21:45:56 | 高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