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言

浏览次数: 988次| 发布日期:09-07 18:57:02 | 高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预言,

预言

    《预言》教案
    教学目的:1、领略现代诗歌的魅力。2、体味诗人高尚的精神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2、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3、品味形象生动的语言。
    教学方法:1、诵读法。2、知人论“诗”法。3、提点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一、 导语设计
    诗歌需要年轻,大家有没有注意过,一些着名的诗歌往往是诗人年轻时创作的,比如说海子的所有诗歌、陈敬容的《窗》……同样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诗是作者19岁时创作的,这首诗就是何其芳的《预言》。
    二、课文赏析
    1、何其芳简介: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1929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预料,曾发表新诗。1931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开始在《现代》、《文学季刊》等刊物上发表作品。1931年秋(19岁)创作名诗《预言》。(略添加何其芳艺术地位 “上承‘新月’,中出‘现代’,下启‘九叶’”。
    是生命的玄思者,更具有一种现代的心智,更讲究一种艺术的克制、陶洗与提炼。将诗歌“戏剧化处境”。冷静而复杂的智性诗风。)
    2、教师示范朗读,请同学们仔细听,回答这篇诗歌写了什么或表达了什么?
    学生基本上不懂,于是教师讲述诗歌里隐含的故事
    (此篇诗歌采用了希腊神话中美少年纳克索斯和回声女神埃科的故事原型,并且是以埃科的口吻来写一种热烈、痛苦而无望的爱情的浪漫主义诗歌)
    3、要求全班同学在此前提下,齐声朗读全诗。
    4、具体分析:本诗写的是一个令人心跳的约会,足音“渐近”到足音“消失”,人的情感也经历了一个大的起伏,全诗构思的焦点在听觉的产生和消失上。全诗据此可分为三层:
    一、足音渐近。1
    二、由足音而生发的猜测、请求、哀告、倾诉的心灵体验过程。2~5
    三、足音消失。6
    5、请同学按小节朗读,分析各小节。
    1、开头,“我”以小夜曲般的柔美旋律,倾诉了期待已久的时刻的到来。幻想世界中年轻的神来到“我”跟前。
    2、接着“我”驰骋想象的翅膀,写神所居之地的美丽、温暖,充满对其赞美。
    3、劝神停止疲劳的奔波,别往前行,因为那儿充满阴森、恐怖。
    4、当神执意前行时, “我”又愿和神结伴同行,用自己的歌声、手、眼睛给对方温暖、光亮。
    5、年轻的神终于无语来去,既给 “我”带来梦幻般的暂时欢乐,又带来无限惆怅。
    ※ 读这首诗要抓住全诗构思与结构上的特点:前五节充满青春激情的对爱情的竭力渲染与铺写,与最后一节的突然翻跌,形成强烈对比:这不过是\"无语而来,无语而去\"的梦。抓住这一\"全局\"之后,再去细读各节诗,就可以发现,最后的\"突转\",其实前面早有蛛丝马迹,形成一股青春激流底下的感伤的潜流,最后才喷发出来。了然于此,再去吟诵全诗,就会读出两种诗情明暗、虚实、起伏之间的丰厚的韵味。
    (简单介绍何其芳早期爱情诗的部分情况:何其芳的爱情诗,立足于自己对爱情的憧憬、经历和思索,又净化了自己的不幸爱情,而趋向于对爱情本身的生命体验与感悟。想象已融入他的思维动作之中,他眼中的图案和色彩,潜藏着丰富的底蕴和象征意义。在爱情诗现代化的追求上,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1] [2]  下一页


预言

《预言》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