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设计之二,
评分标准:“一缄书札”,比喻(本体),2分;结合上文“芳心”理解诗意,2分;合理解释“会被东风暗拆开”,2分。
(三)对比赏析型
示例: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战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两首诗都是针对同一历史事件所写的咏史之作,其议论不落窠臼又各具特色,但都能言之成理。你认为哪一首更好,为什么?
解析:这是一类很常见的题型,20xx年全国春季高考及北京、上海高考都考此类题型。对比鉴赏,便于考查思维的多样性。本题主要考查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感情。多角度思维,必能得出多样性结论。解答时,要从不同的语气中揣摩不同的观点态度。
参考答案①杜诗好。杜诗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好男儿应包羞忍辱,永不言败。凭着胸怀壮志的江东子弟,是完全可以东山再起的。全诗格调昂扬乐观,积极向上。
参考答案②王诗好。王诗冷静客观理智的思考了当时的形势,指出项羽的失败已无法挽回,是历史的必然,指出江东子弟是不会跟随他卷土重来的。
参考答案③第一首好。作者 批评项羽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同时暗寓讽刺之意,在批评、惋惜、讽刺之余又表明“败不馁”的道理,颇有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④第二首好。第一首只写了项羽应包羞忍辱卷土重来,只写项羽个人的悲剧。而第二首则写出了连年战乱百姓疲弊,渴望安定的生活,在思想性上高于第一首。
(四)、完全开放型
示例: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BR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问:历来人们对“杨花榆荚无才思”一句的理解颇有争议,请你结合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谈一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解析:称为“完全开放型”未必很恰切。但既然“颇有争议”肯定各有各的道理,答案就不可能唯一。此题还得从晚春的背景和群芳的对比中探讨“杨花榆荚”的形象意义,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但一定要挖掘出形象的积极意义。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设计之二由www.yf1234.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www.yf1234.com
参考答案①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自惭形秽,终凭自己的一技之长——作雪飞,积极参加到挽留春光的队伍中,这种勇气实在值得钦敬。
参考答案②杨花榆荚平淡无奇,就如同人无才华写不出华美的文章,只能化作漫天飞舞的雪花。与前两句形成强烈的对比,从反面衬托出春光的无限珍贵。
参考答案③争妍斗艳的花卉春夏秋三季是相似的,而“杨花榆荚漫天飞”却是晚春特有的景色。诗人赞美它们痴迷专情、不耍心机,只有它们表达了与春神缠绵难分、恋恋不舍的真情实感。
(五)、课内外联系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 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清人刘熙载说:“绝句取径深曲”,“须如睹影知竿乃妙”。文学佳品具有独特的艺术弹性和张力,能给读者留下丰富而广阔的探究空间。白居易的《夜筝》便是这样的范例。有人评价它是《琵琶行》的缩本,其间对音乐的侧面描写具有丰富的暗示性,使人能“从一斑而窥全豹”,对此,你有同感吗?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设计之二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设计之二
浏览次数: 306次|
发布日期:10-05 21:45:56 | 高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