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知识大全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故都的秋》教学设计之一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故都的秋》教学设计之一

浏览次数: 315次| 发布日期:10-05 21:45:56 | 高一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免费下载,http://www.yf1234.com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故都的秋》教学设计之一,

故都的秋 
教学目的 
①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品味诗一般的意境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学习以情驭景,用景显情,情景交融的散文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的品味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一. 导入 
   导语设计: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秋,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也留下了无数描写秋的佳作,同学们能说一说吗? 
落霞与孤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北风吹故林,秋声不可听。——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李清照《一剪梅》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     弃疾《丑奴儿》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白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是啊,秋天是多姿多彩的------ 
   有人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的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秋日里,毛泽东读到的是壮丽。 
  有人登高,笔下出现了“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的景象,秋风中,杜甫感到的是悲凉。 
  有人在秋中徘徊,目之所及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和“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秋雨里,柳永品到的是凄苦。 
  由此可见,文学作品,常常是客观现实和作者的主观感受的统一体,我们阅读文学作品贵在“读懂作者笔下的客观现实,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下面我们一起来循着细腻的笔触去细细品味一下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味。 
(板书:读懂客观现实,体会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 学生自读课文 
在昨天预习的基础上,请大家采用观其大略的跳读法,快速识别景物特色的词句,标出集中写景的段落。同时, 
思考:1.“故都的秋”有哪些特色?2. 通过哪些段落中的景象刻划来表现“故都的秋”的这些特色的? 
明确:1.“清、静、悲凉”。 
   2.3~11段 
(二)听录音诵读3~11段。 
要求:1.圈出呈现色彩的词句;2.标出传递声响的物名。 
下面请同学顺着诵读的导引,神往故都,观秋色,闻秋声,品秋味。 
(放录音) 
1.请一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明确:秋色:芦花、柳影、夜月、碧空、蓝朵、槐蕊、青布、秋果----清 
2.师问:文中描写的诸多色彩总的格调是什么? 
明确:冷色。 
3.请学生简要分析。 
4.师:假如你是一个孤独的旅行者,你心里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 
明确:冷清、孤独、寂寞等等。 
5.师:观秋色,故都的秋好冷清哟!那么,故都的秋声如何呢? 
明确:秋声:虫唱、钟声、鸽声、帚声、蝉声、风声、雨声、人声----静 
6.师:这么多的声响交织在一起,故都究竟是闹还是静? 
明确:静。 
7.师:有分析,有例证,才能使人信服。 

[1] [2] [3]  下一页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故都的秋》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