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知道怎样感受一个大数,知道用身边事物作为“尺子”来比较和感受,增强了环保意识,增强了爱国主义精神……)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比100万更大的数,例如中国的人口是13亿,北京奥运会基础建设投资是2800亿元人民币,想一想这些数是多么的大,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师:在通过估算感受大数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在记录和输入时,大数难以表示。
教师:如何很方便地表达大数,这就是我们下节课所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科学记数法。
【问题的设置为下一堂课留有悬念,学生在课后会怀着好奇心去预习后边的内容。】
四、课后作业。
1.自己例举生活中的大数,并设计出估算方案,与同伴比一比,看谁的方案更能让人深切感受大数。
2.写一篇有关三峡工程中大数的专题报道,可寄往杂志社。
【开放性课后作业的充置,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及应用与其他方面的知识结合起来,在提高其动手、动脑能力的基础上,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道理。】
课后反思
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已经建立了一点数感(即能感受到生活当中经常接触的数),那么是否学生就能感受到生活中其他不常见的数呢?实际上,由于生活环境的局限性,学生木可能对所有的大数都会有直接和深切的感受,所以有必要通过学习进一步建立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估算和与身边事物的比较建立了数感,并且基本掌握了感受一个大数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时学生的思维在这堂课里得到充分的拓展,智慧得到充分的展现,也在轻松而热烈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具体是:学生认识100万有多大,不是通过用数字去感受100万有多大,而是通过身边实实在在的“尺子”去认识和感受大数字;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于教师如何创设问题,如何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突破重点、解决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或者合作交流讨论感受和解决问题。
典型例题
例1 (1)教科书中纸的厚度大约是毫米,100万张这样的纸摞起来大约有多厚?大约相当于多少层楼高?
(2)每人一天少消费元钱,100万人口的城市一天将少消费多少钱?一年将少消费多少钱?
(3)每人每天节约1千克水,一百万人口的城市大约一天能节约多少吨水?
分析 三个题都是求一个数的100万倍有多少。
解 (1)=65000(毫米)=65米
答:100万张这样的纸摞起来大约有65米厚,相当于20层楼高(每层楼按3米计算)。
(2)=10000(元)10000365=3650000(元)
答:一天可以少消费10000元,一年可以少消费3650000元。
(3)11000000=1000000(千克)=1000(吨)
答:一天可以节约1000吨水。
说明:通过对100万的表述,让学生充分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100万”的大小。
例2中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度,节约用水是每一个公民必须遵守的准则.
(1)估测你家每天约需多少水?
(2)估计100万人每天约需用水多少吨?
(3)调查一下学校每天用水多少吨?我国现有人口13亿,若每人每天节约10克水,一天节约下的水够学校用多长时间?
分析要获得必要的数据,必须向父母认真地咨询,力求使获取的数据比较精确,同时,可以三五人一组,把每个人获取的数据取平均值,再作出合理的估算.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调查与分析,认真记录数据作出推算.本题结果并不唯一,具体过程留给读者完成.
说明:这里是包括收集、整理、表示、分析推断全过程.
①获取数据必须实地调查.
②许多问题并不需要十分精确的结果.
③像本例这样的实际问题一定要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作出较合理的估测后,可在小组、班级内交流个人在活动中获取的感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100万有多大》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