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数学教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人教新课标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

人教新课标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

浏览次数: 461次| 发布日期:09-07 19:03:41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标签:四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http://www.yf1234.com 人教新课标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行运算。
2、进一步理解关于两位数相乘时,积随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3、通过应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并感受接替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4、提供独立思考的环境,通过习题教学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5、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的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进一步理解关于两位数相乘时,积随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应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教科书62页的第7题。
  以口算卡片的形式出示算式,个别答与开火车相结合,以作到人人参与。
2、教科书63页的第8题。
(1)学生独立笔算,教师巡视。
(2)汇报结果,要求学生说明因数中间的零和因数末尾的零在笔算时的不同操作办法,教师进行演板。
3、教科书63页的第8、9题。
(1)列出原算式:63×4=
(2)改变因数,再分别计算出它们的积。
(3)利用算式进行对比。
(4)仔细观察,请你说一说哪个因数的变化了,怎样变的,积又是怎样变的。
二、提高练习。
1、出示(1) 12 × 18 = 216      (12×3)×(18÷3)=  
请你猜一猜结果会是几?你的理由是什么?教师结合算式进行详细的讲解。
2、那么(2)(12÷3)×(18×3)=的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3、而(3)(12×10)×(18×10)=又该等于多少呢?
三、综合应用练习。教科书63页的第11题。
1、认真读题,你知道了什么,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出多种解法。
如:用估算,430、380、407都看作400,因此400×30=120xx(千克)或(400×3)×10=120xx(千克)。
  用笔算,430+380+407=1217(千克),1217×(30÷3)=12170(千克);(430+380+407)÷3=406(千克)把406看作400,因此400×30=120xx(千克)。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综合练习,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收获,谁来说一说。






















第四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人教新课标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www.yf1234.com 教学难点: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课时划分:6课时
垂直与平行………………………………. 3课时左右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3课时左右





















1、垂直和平行
第一课时
课题 :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教学内容: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垂直与平行。(课文第64页的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几联系十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4、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握其特征。
5、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下一页


人教新课标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