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整体概括规律
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
人教新课标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www.yf1234.com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2、验证规律
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
26×48= 17×12=
26×24= 17×24=
26×12= 17×36=
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3、应用规律
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9的1-——4题。
二、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积变化的规律“。
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
完成下列计算,说规律。
18×24= (18÷2)×(24×2)= (18×2)×(24÷2)=
105×45= (105÷5)×(45×5)= (105×3)×(45÷3)=
2、组织全班交流,概括规律: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几,它们的乘积不变。
三、巩固新知
1、书上练习九的1、2、3。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到原来的 ,宽扩大到原来的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
五、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第59页4、5。
第六课时
课题:乘法估算
教学内容: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课文第60页的例5、相应的“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中的第1—6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学习乘法估算的全过程,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学校组织秋游活动,我们四年级同学去××公园,去那里的费用是每人49元,包括客票和公园门票,四年级全年级共有104人,老师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呢?
出示图片:
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
1、师:你们能帮老师估算一下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吗?
1)独立估算,并写出估算过程
2)小组内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结果。并说明理由。
3)全班交流。反馈学生估算结果。
4)鼓励学生说出多种想法。对估算结果进行评价。
师:你认为谁估计得更接近准确的钱数呢?为什么?在估算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小结: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2.运水公司为居民运送纯净水,一月份运送718桶,照这样计算的话,估算一下,全年可以运水多少桶?
三、巩固新知
你是怎样估算的?
《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 )页。
小明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 )个。
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 )千克。
2小明同学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62cm,他从操场这头走到那头共走了252步。操场大约长多少米?
a1800米 b1200米 c1500米
3沙坪小学有学生612人,全乡有这样的小学19所,全乡约有多少名小学生?
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他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 到吗?
4、第62页的5、6、7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第63页8、9、10、11、12。
第七课时
课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及符合应用的练习。(课文第62—63页的第7—11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下一页
人教新课标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