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数学教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交通与数学》教学设计之二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交通与数学》教学设计之二

浏览次数: 941次| 发布日期:09-07 18:59:09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标签:三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设计,http://www.yf1234.com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交通与数学》教学设计之二,
  生4:保护我们的交通安全。
  生5:爸爸妈妈说,上学放学要注意交通安全,他们的车都开得很慢,有时会告诉我这些交通标志的意思。
  师:说得真好,这一次我们将会得到——
  一块晶莹剔透的大水晶出现在屏幕上,学生看呆了,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感叹声:“哇!”平时生活中不能得到,而现在它却能属于自己,属于整个集体共享,学生异常兴奋。 
(五)活动四:上楼梯
  轻柔的音乐中,出现了四层的教学楼和以上四位没有迟到的小朋友,适时地进行按时到校的教育。上学第四关:一个超超超级大大大难关。
  这四位同班同学同时到达了学校,要同时思考这一个超超超级大大大难关。他们的教室在4楼,皮卡丘和机器猫飞上去了,如果每上一层楼大约用20秒,小丸子和小东在1分内能从一层走到教室吗?(小丸子:不能;小东:能)他们争论不休,小朋友能帮帮他们吗?
  师:小组讨论一下,你会支持谁?(这时,一场辩论赛正在酝酿之中。选出持不同意见的代表,允许不同见解,造就民主的课堂氛围。) 
 师:你能说服对方吗?
  生1:4×20=80(秒),不能走到教室。
  师:你有没有被对方说服?你能反过来说服对方吗?
  生2:3×20=60(秒),能走到教室。
  教师配合第二位同学的说法演示多媒体,多媒体直观的动画效果十分容易辨别正误。
  师:现在你们支持谁的意见?
  师:你的教室在几层楼?从一楼要爬几层楼梯?
  师:主持人的家住在6层楼,从一楼要爬几层楼梯?(课本原题)
  师:我们校长住在50层楼——(故意拖音)
  生:从一楼要爬49层楼梯。
  师:中计了,中计了吧!想一想,我们校长会天天爬49层吗?
  生:哦,上当了,是上电梯。(学生有的被逗笑了)
  师:是电梯上49层,对吗?
  生:对。
  师:小心上当。
  生:哈哈哈哈。
  好了,这一次是什么礼物呢?哇,那不是一座金光闪闪的皇冠吗?它似乎已经戴在了小朋友头上,不然,他们为何开心到了极点呢? 

〖教学反思〗

  在以前的课中有一种现象:总有些学生,他们不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形成习惯,无意识地等待着教师或其他同学的正确答案,形成一个被动而简单地获取知识的习惯。我每次看《幸运52》或《开心词典》的时候,体验到每一位参赛者为了获取某种胜利,必须要经过层层的思考和挑战,而主持人只是起到了“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作用,我想这种身份,才是真正符合新课改精神的教师身份。所以这一节课较好地转换了教师的角色。因为学生从电视中已经对主持人的作用了解得十分清楚,知道了主持人是不可以公布答案的。如果被动地等到主持人给出答案,那么整个班级就已经失败了;如果等到其他小组成员回答了问题,那么自己小组就失败了。因而只有主动探究才是胜利的途径。有句话说:“儿童最好的教师是本质上富有童心的人。”主持人的儿童化语言也有利于自己身份的转变,例如“噫?这老师在哪里啊”“对,就是这只小懒猫”“哈哈,中计了,中计了”这些话语都让学生感到,教师有着和我们一样的童趣,我们完全不必拘束。所以,今天已经不能依靠这位嘻嘻哈哈的主持人,他今天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一切必须靠自己的思考与合作,靠自己陈述充分的理由民主地进行争辩。这样,就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平等,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来获取自己的胜利。当然,创设新的课堂模式,建立新的师生关系,形式绝不是单一的,主持节目或辩论赛的形式都只是其中之一。
  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通常会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而且会对身边的数学内涵予以延伸,甚至有时会出乎教师的意料。比如说,上学这个情境贴进学生生活,学生能准确地运用“来回”这个词语(课堂设计为“往返”),所以650×4之后的另一种思维延伸1300×2就不算是个难点了。教学到上楼梯问题,另一个班级的学生辩论到,从一层上到四层,需要走三层楼梯,但是我们一般是从地下停车层上去的,所以还是要爬四层。我突然想到深圳特区的这个特点,当即肯定了他的想法,但还是强调要从一层走到四层,正确地解答题目。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交通与数学》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