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于《外国文学史》)
卡片3:
《致恰阿达耶夫》
爱情、希望和默默的荣誉--
哄骗给我们的喜悦短暂,
少年时代的戏耍已经消失,
如同晨雾,如同梦幻;
可是一种愿望还在胸中激荡,
我们的心焦灼不安,
我们经受着宿命势力的重压,
时刻听候着祖国的召唤。
我们忍受着期待的煎熬,
切盼那神圣的自由时刻来到
正像风华正茂的恋人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外国诗歌四首》教学设计由www.yf1234.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www.yf1234.com 等待忠实的幽会时分。
趁胸中燃烧着自由之火,
趁心灵向往着荣誉之歌,
我的朋友,让我们用满腔
壮丽的激情报效祖国!
同志啊,请相信:空中会升起
一颗迷人的幸福之星,
俄罗斯会从睡梦中惊醒,
将在专制制度的废墟上
铭刻下我们的姓名!
索引:
①《普希金文集·抒情诗》(人民文学出版社)
②《解读普希金诗选》(京华出版社)
③《普希金与杜甫自然景物诗中的美感情态之(三)》(《名作欣赏》20xx年第3期)
孤独的收割人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衬托的表现手法,品味诗人质朴的语言风格。
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深入生活,贴近人民,才能从普遍劳动者身上挖掘特有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 1.准确理解诗人为什么对那收割女的歌声如醉如痴,流连忘返。
2.对两首诗如何进行比较阅读。
3.学习如何运用衬托手法来突出主体。
教学方法
1.比较阅读法。通过《孤独的收割人》与白居易的《观刈麦》的比较分析,认识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与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2.问题研究法:对比较难以理解的诗句组织学生讨论研究。
媒体设计 投影仪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导语设计
上一课,我们领略了普希金所描绘的自由奔放的大海魅力,今天我们再将艺术的轻舟驰向19世纪的英国,去聆听苏格兰高原上一位年轻姑娘优美动人的歌唱。
解题 作者及背景简介:
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杰出代表人物。1787年进入著名学府剑桥大学学习,获文学学士学位。1790年去法国、瑞士和意大利旅游,受到当时法国革命思想的强烈感召。一年后,他又一次访问法国,与法国革命党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坚定地拥护法国革命,回国后即创作了一些具有民主思想的诗歌。18世纪后期,浪漫主义文学思潮逐渐兴起、壮大,自幼就深受自然陶冶的华兹华斯决心投身大自然,潜心写诗并探索人生意义,1798年他与塞缪尔·柯勒律治合作的《抒情歌谣集》开一代诗风,成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篇章之一。华兹华斯终生定居于田园乡野,关切农村下层劳动群众,他以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的观点,以满腔的同情和敬意,描写农民、牧民、流浪者的困苦生活,歌颂他们纯良的品质和坚韧的意志。其诗风清淡朴素、含义隽永。
《孤独的收割人》写于1805年11月5日,是诗人游历苏格兰时所写。其诗有多种译本,如《刈麦女》(顾子欣译)、《孤独的刈禾者》(曹鸿昭译)、《孤独的收割人》(黄杲炘译)等。另外,对其诗的主题艺术特色也多有不同的看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外国诗歌四首》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