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档中心物业管理学习实务指南智能建筑的安全管理-概述

智能建筑的安全管理-概述

浏览次数: 310次| 发布日期:01-17 23:24:09 | 实务指南
标签:物业管理员培训,物业管理方案,什么是物业管理,http://www.yf1234.com 智能建筑的安全管理-概述,

  (5)与管理体制、相关法规的一致性。建筑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它的每一项活动都离不开社会大平台。因此,建筑智能化如何与公安、消防、电信、物业等部门的管理体制相一致 ,与相关的法律法规相一致,都是值得注意的环境平台。这里存在着超前的建筑智能化与当前的管理社会化的矛盾。在住宅智能化目标定位前就需要考虑安防报警、紧急呼救的法规问 题。一旦系统报警,报警信息的发生时间是否在物业管理部门的正常勤务时间段内,人员、设备、运输工具和道路等客观条件对抢救处理所造成的延误如何克服等等。虽然这类问题表 面上与智能化系统无关,然而,相关的规章制度的不合理、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肯定会导致自动化系统的失效。

  (6)用户的使用水平和管理水平。一个系统的性能和效果,归根结蒂,并不取决于系统设备设施的先进性,而是取决于用户的使用水平和管理水平。因此,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系 统一定是接近用户的能力和习惯的系统。智能建筑同以往所有的建筑一样,作为人类工作生活的重要场所仍然要适合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智能化的目标定位应该首先区分本幢 建筑的使用者和管理者,弄清楚他们的不同需要、不同习惯和不同文化水平。

  智能化系统是提供给没有参与工程设计的用户使用的。如何考虑这些公众用户的使用目 的、使用水平和设备条件等因素,直接关系到智能化系统的成败。例如,在住宅智能化的目标定位中就首先应该分清住宅与办公楼、商用楼在使用者方面的区别。凡是安装到住宅的系 统就一定要考虑对老人、幼童,甚至低能者的影响问题。无法设想七八十岁的老人能够清晰地记住家庭门禁密码。再如,老人的紧急呼救情况绝大多数出现在卫生间,因此,紧急呼救 按钮的安装位置就不能不精心设计。充分考虑使用对象在使用目的、使用水平、使用条件上的个别特征,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7)相关因素之间的协同程度。从建筑管理的角度看,建筑智能化系统是一个规模大、因素多、结构复杂的动态非线性“大系统”。各个相关因素之间的协同程度是达到期望效果 的关键。无论多么先进的系统,都少不了人工的管理和配合。高科技提供了高速度和高效率,同时也带来了高依赖性和高脆弱性。越是普遍采用高科技的系统,就越离不开人工的正确 操作和维护。操作员对系统调整的可能性、准确性和实时性,既是智能化系统的运行保证,也是衡量智能化系统智能化程度的重要方面。怎样分清和协调人工管理与自动化系统的工作 界面,人工操作怎样确认和保证系统的正常,如何及时有效地认定故障、处置事故等等,都决定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综合效果。因而在智能化的目标定位中一定要结合日后的管理方式 和人员配备来进行设计,要搞清楚以后怎样管理的问题。

  总之,智能化系统的目标应当与建筑设计、施工、运营、服务、管理的模式和习惯相一 致。

  (二)智能建筑目标定位的重要性

  任何业主都希望具有独特的“亮点”来体现自己工程的先进性。建筑智能化作为一个工 程,既然有投入,就理所当然要追求回报,计较产出。关键是从什么角度、在什么方面来体现自己工程的亮点,也就是如何对智能建筑进行目标定位。

  先进是一种相对的概念。例如,对商品包装的认识,早些年曾认为讲究包装是先进的市 场经济观念,而近来从环保意识出发,认为简化包装、使用再生包装才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先进观念。因此,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不同时期对设备设施的规模、种类、功能会有不同 的判断,要立足于认识发展的角度寻求工程的先进性。

  建筑物通常具有二三十年以上的使用寿命。因此,业主特别担心信息产品与建筑产品在 使用寿命上的矛盾,往往强调智能化系统的扩展性,要求适度超前,希望多留一些发展余地。然而,从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建筑物的结合程度来划分,各个子系统可以归纳为两种不同类 型:一种类型是与建筑物土木工程同存的系统,如综合布线、楼宇自动化子系统。这些子系统是随建筑的建立而建立,随建筑的使用而使用。对它们的需求在建筑工程前期就可以比较 明确地做到,而且一旦建立起来以后,只要建筑物没有大的改变,需求就不会有大的变化,就不存在重新扩展的紧迫性。另外一类子系统,如通讯设备、办公自动化子系统则是建筑物 的附加设备设施。这一部分子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水平的发展,需求会经常发生变化,技术更新非常迅速。这类子系统游离于建筑物的物理结构,与土木工程关系甚小,日 后的更新换代不会引起建筑物的伤筋动骨。因此,在建筑智能化目标定位中真正需要具有扩展性的是这部分以后扩展也不成问题的子系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智能建筑的安全管理-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