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档中心物业管理学习实务指南智能建筑的安全管理-概述

智能建筑的安全管理-概述

浏览次数: 310次| 发布日期:01-17 23:24:09 | 实务指南
标签:物业管理员培训,物业管理方案,什么是物业管理,http://www.yf1234.com 智能建筑的安全管理-概述,

  车库管理系统(Car Parking Management System,CMS)

  综合布线系统(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PDS)

  局域网络系统(Local Area Network System,LANS)

  智能建筑是一种这样的建筑物:它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对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 和管理四个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优化组合(系统集成),从而提供一个投资 合理、高效、舒适、安全、方便的环境。智能建筑在物理上可分为四个基本组成部分:结构 ——建筑环境结构;系统——智能化系统;服务——住、用户需求服务;管理——物业运行管理。这四个基本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它们既相互关联、又相互依存,组成一个完整一致的 智能建筑体系。

智能建筑的总体结构如图6-6-1所示。


图6-6-1  智能建筑的总体结构

  三、智能建筑技术的特征
  (一)多学科综合与自身学科体系不完备性

  建筑智能化技术涉及的学科和技术领域十分广泛,正是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形成建筑智能 化技术。然而要展现多学科、高新技术综合成就的一面,其自身学科体系还不完备,概念也是相对模糊的。因而,急需在建造智能建筑的同时,建立起“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这一边 缘综合应用性技术的学科体系。这不仅是建筑智能化技术自身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培养教育从业人员需要完成的艰巨任务。

  (二)多技术的融会与自身对外的依附性

  建筑智能化技术融会浸透了多种高新技术,而又依附于建筑物。所有技术功能的智能化 效应发挥,寄附于建筑物的协调融洽。同时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除取决于基础技术的进步,还有赖于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这里建筑与智能化有着皮与毛的渊源,不可 本末倒置。我们应基于这一认识,把握建筑智能化技术的本质,确保建筑智能化技术由系统集成融会到建筑中去。

  (三)技术的工程自然属性与人文因素的社会属性

  智能建筑技术是工程应用技术,它的自然属性显而易见。而其蕴含着的人文因素、表现 出的社会属性也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智能建筑直接为人所用,其功能效应不光在于技术上的高新与进步,更取决于人们对生活、工作场所、自然与人文环境的需求。智能建筑从一开 始的设计,就应树立起“按需集成、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理念,决不可超越人的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更不能为名声、为卖点、为集成而集成。它所创造的环境应是人性化的、具 有人情味、能使人获得便利的服务和舒适的享受,决不能把人沦为环境的俘虏、技术的奴隶。

  四、智能建筑的主流技术
  智能建筑在世界上被誉为世纪性建筑,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具体表现,智 能建筑也将成为21世纪世界建筑发展的主流。智能建筑的主流技术,既是先进技术又是流行 技术,即工程中通常应采用的技术。考虑的基点是:工程不是科研,工程不宜采用最先进的科研新技术,而应采用成熟的先进技术。这些主流技术包括智能建筑从BAS、CAS及OA S(简称3A)向上层发展成为系统集成(System Integration ,SI),向下延伸为3A各自 包括的各个子系统(大约十余个子系统)。涉及领域之广泛,内容之深入均超出了前人所达到 的广度与深度。这里不对每个子系统主流技术的具体方面展开,仅从宏观上谈谈主流技术运用。

  (一)楼宇自动化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BAS)

  世界上高层建筑BAS产品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采用模拟式自控,60、70年代改进为数字式自控,80年代采用专用微型计算机进行管理、监控与显示,技术趋于成熟,取名为集散 式(即集中管理、分散控制)自控系统。主要技术特征是采用了直接数据控制(Direct Digita l Control,DDC)技术,它是8位或16位微处理机,由运算、存储模块及输入/输出模块构成 控制单元,也是目前社会上广泛应用的BAS产品。其代表产品有HoneyWell公司Excel 500 0系列、Johnson公司Metasys系统、Landi&Staefa公司S600、Andover公司Contium(TM )系统、SingaporeE&E公司ST8200系统和Siebe公司Network8000系统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智能建筑的安全管理-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