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中期,BAS系统向系统集成方向发展,开始考虑上层控制总线与其他子系统( 消防FA、闭路电视监控CCTV、出入口管理系统等)联网。由于BAS的信号传输和数据 通信的通信网有了统一的通信协议,对多个供应商不同系统之间的集成,可采用BAC Net (Building Automation Control Network)互联标准(NASISPC135)。该标准由美国暖 通空调学会(ASHRAE)制订,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公司承认并参加,已于1996年正式批准成为美国标准,1997年成为欧洲标准。
美国Echelon公司于1992年提出了LONWORKS技术,它标志着控制系统网络的新纪元。当今,LONWORKS技术已从工业自控发展至智能建筑BAS自控系统,它的开放 性、互操作性、可靠性、无中心控制等突出优点已被世人所公认。目前世界上各大BAS公司纷纷推出这类新产品,如Siebe公司的I/A(Intelligent/Automation)系统,Honeywell Excel 5000 OPEN型,西门子楼宇科技下属竺吉尔,马四法公司的S600APOGUE等。美国VACOM公司与我国合资成立的佛山康联自动化工程公司,产品有BAS-K3000。 此外,德国ISC公司开发的“傻瓜型”BAS系统(Sea Change),也引人注目。
LONWORKS虽是先进技术,但至今还不完善,主要问题是不配套,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接口协议还未解决,在BAS各种传感器中还未普遍采用Echelon芯片,目前的LONW ORKS系统产品多数还处于过渡阶段。因此从事LONWORKS技术开发的公司必须加快进度,推出全套完整成熟产品,否则工程会处于半拉子,造成严重后果。工程中仍可广泛采 用比较成熟的BAS集散式控制系统,因为它既满足舒适性,又可节能30%,已有很多成功的先例。
(二)系统集成(System Integration,SI)
当今世界是信息技术(IT)时代,各行各业都在搞系统集成,智能建筑更是与系统集成紧密相关。关于系统集成的定义,国际上至今还不明确。由江苏省建委和技术监督局1998年 3月发布的“智能建筑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中,提出系统集成是将智能建筑内不同功能的子系统在物理上和逻辑上连接在一起,以实现综合信息、资源和整体任务共享的方式。
在集成程度上,系统集成已从IBMS(Integrated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s )、12BMS(Integrated Intelligent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s)发展到13BMS(Int egrated Intelligent Internet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s)。智能建筑系统 的系统集成设计不仅要求设计者知识面宽,具有系统工程设计思想,而且要有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也就是说,设计者应在建设上把智能楼宇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 系统和分离的设备、功能、信息等综合集成到一个既相互关联而又协调统一的系统中,巧妙灵活地运用现有的先进技术,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和潜力。由于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是一个极 其复杂的工作,目前系统集成技术尚不成熟。
(三)结构化布线系统(Structure Cable System,SCS)
对结构化布线系统主流技术的要求是:
1.信息点。除语言点、数据点采用5类或超5类UTP或STP以外,应预留或设光纤到桌面(Fiber to Desk)点,并占15%左右。暂时不用的话可采用光纤技术,预埋光纤管 。
2.垂直干线。采用多膜光纤传送数据信号,大对数3类线传送语言信号,并建议预留一部分大对数5类线作传送数据信号的备份。
3.配线架。语言采用背架式,数据采用Patch Panel。MDF和IDF均采用19英寸标准机柜。
4.为便于物业管理及减少跳线,建议推广应用SCS计算机管理系统。以色列RIT公司新推出的Patch view系统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有条件工程应考虑采用计算机管理系 统,对减少跳线、加强物管大为有益。外国有些公司提出的千兆比布线,有点超前,在主干网上可以考虑,但水平线缆用5类或光纤传输,速率足够可用。采用UTP还是STP应视大 楼功能而定。一般的工程采用UTP即可满足要求,不要盲目追求高性能。抗电磁干扰要求较高的医院、金融大厦采用STP,其中,瑞士Datwyler产品性能较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智能建筑的安全管理-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