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三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设计,http://www.yf1234.com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买饮料》教学设计之二,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组织集体订正。
3.估计学校大约有学生多少人。
师:现在你们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多幸福啊。每个星期一,我们全校同学都要聚集在塑胶操场举行升旗仪式。(录像播放远近镜头交替,让学生看清每块一个年级,每个年级8个班,有6个年级。)
师:你能估计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名学生吗?
生1:我们不知道每个班有多少人?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怎么办呢?
生2:可以根据我们班的人数来估计。
师:这个建议不错。下面我们分小组估算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名学生。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
学生分小组讨论,再组织汇报。
生1:1个班大约有60人,1个年级8个班大约有480人,6个年级大约有3000名同学。
生2:我们是先算出全校6个年级有48个班,再按每班60人估算全校大约有3000名同学。
生3:我们是按每班50人估计的,全校大约有50个班,那么全校大约有2500名同学。
生4:1个班大约50人,2个班大约100人。48里面有24个2个班,一共大约有2400人。
生5:学校的人数可能在2500人左右。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估计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但尽可能地准确一点,要不估算结果会和实际数目相差太大。
(评析教师在前两部分对校本课程资源素材的挖掘和利用起到了激趣和激智的作用,这一环节则在此基础上有了新的升华。“课桌椅问题”“打字问题”和“估计学校大约有学生多少人”均源于校园生活又与本课的教学目标紧密相扣,“爱护学校财产”“珍惜幸福的学习生活”“遵守公共秩序”等品德教育目标都蕴涵在这一个个数学问题之中。“润物细无声”正是校本课程资源利用起到的特殊效果。)
(四)回顾与总结
(目的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与总结,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怎样估计学校有多少同学了。
生2:我会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了。
生3:我知道了学校为了让我们安心学习花了好多钱,我们要爱护学校财产。
生4:学校这么多同学,如果上下楼瞎疯瞎跑该多危险呀!
生5:要靠右行。
生6:我对我们学校了解更多了。
……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估算和解决同一个问题,并且对我们的学校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学校正在开展“我爱我校”的活动,下课后大家可以从其他更多的方面了解学校,再结合今天数学课上了解的信息,想想我们应该怎样去爱校护校呢?
(在学校全貌的录像中全课结束)
(评析这个过程应是本节课教学目标的“点睛”之处。学生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下对自己在数学学习及情感和品德教育方面的收获进行了全面的回顾,但教师并未就此打住,而是利用“学校正在开展‘我爱我校’的活动,下课后大家可以从其他更多的方面了解学校,再结合今天数学课上了解的信息,想想我们应该怎样去爱校护校呢?”这样一个问题将数学课的教育目标进一步延伸,值得肯定。)
〖教学反思〗
课程在本质上是一种教学事件。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将所有构成教学的事件称为教学事件——一个个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展开过程,其作用是帮助或支持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获得和保持。构成教学事件的主要因素有: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作为一名课改实验教师,应树立强烈的课程意识,才能在班级教学这块阵地上实现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课程因素的整合。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应该是一名课程开发者和建设者。最近,我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开发“校本课程”的研究,根据我校实际,我在数学课教学中对我校“校本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和探索。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想正是基于这一动机。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买饮料》教学设计之二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买饮料》教学设计之二
浏览次数: 186次|
发布日期:09-07 18:58:20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