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知识大全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三语文教案《荷塘月色》教学设计5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5

浏览次数: 274次| 发布日期:10-05 21:45:56 | 高三语文教案
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5,

    将这些动词与括号里的词作比较,说明它们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

    泻(照、淌)  浮(升、飘)  洗(浸)    笼(罩)

    “泻”字扣紧了“月光如流水一般”这个比喻,范围广,表明月上中天,月光自上而下,有更强的动感与立体感,给人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实感,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显得生动活泼。再加止“静静地”这个修饰语,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又无声响的幽静幽美。而“照”字是照射之意,范围窄,虽也可写月光,但结合语境,与“静静地”、“如流水一般”不相配,失去了和谐感,也无动感,有点呆板,显得不灵泛。表达效果欠佳。“淌”虽也有往下流的意思,但一般是表示水、泪或汗等顺着或依附着某物流下来,而月光是从空中照下的,并无依附任何事物。作者用“泻”字主要写出月光的特点。

    “浮”字把水气和月色交织在一起,准确地表达出雾的轻柔、轻飘状态,以及自下而上逐渐扩散的特点,生动地再现了月光下荷叶、荷花那种缥缈轻柔的姿容,突出静态美。(“浮”描写出青雾与叶花既互相贴近互相映衬又若即若离的层次感和动感,又可描写出青雾似动而静、似静而动的轻柔含蓄之态);而“升”字只给人腾空而起的印象,不能刻画出雾的轻柔,不能妥贴地刻画雾“薄薄”的形貌。“飘”虽与“薄薄”相呼应,但既“飘”便“散”、便“逸”,虽有轻柔之态而无含蓄静谥之美,而且“雾”之所以“青”是因为雾贴近田田、密密的叶子而成,飘高飘远了,便无“青”的感觉。一个“浮”字主要写出月雾的特点。

    “洗”字形象地写出叶子和花鲜润和乳白的色调,突出花、叶在月色沐浴下一尘不染、脱俗、光洁照人的特点,照应了上文中的“出浴的美人”,而“浸”则没有这种效果。

    “笼”字表现出月光照射下的叶和花朦胧而又不可捉摸的特点。杜牧《泊秦淮》中的“烟笼寒水月笼纱”,两个“笼”字很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另外,“自在飞花轻似梦”,也刻画出月光的朦胧。

金志华的点评:“朱先生的语言,历来是‘新而不失自然’,在口语的基础上刻意出新。既有平白如话,毫无雕饰的文字,更有精心‘拣练’的遣词用字。点活了月光和雾气的‘泻’‘浮’二字••••••生动的起了丰富、润饰、强化形象的作用。”选自《中国现代散文欣赏辞典》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5由www.yf1234.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www.yf1234.com
    这里写月光如流水般倾泻在花叶上的情景:“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这是实写;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写出荷叶、荷花在月光下的状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牛乳”和“轻纱”的本体是什么?薄薄的青雾。给人一种洁白而鲜艳欲滴的感觉;梦的本体又是什么?叶子和花。表现了月光下荷叶、荷花轻飘柔美的姿容,这是虚拟,但虚中有实,贴切地表现了朦胧月色下荷花飘忽的姿态。虚实为用,写出一种勾人心魄的意境。

前面我们说了,这一段作者着力写月色,那么既然是写“月色”,为什么这里仍在写荷叶、荷花呢?这是采用了什么写法?侧面描写、反衬。

月色难以捉摸,又是单调的,难以直接描摹,因此,要把“月色”写透,必须借助其他景物,从不同角度侧面描写“月色”,使难被动局面之景如在目前。这跟老舍笔下通过树摇叶落、沙灰飞扬来写无形的“风”,道理是相通的。所以文章这里似乎仍在写荷叶、荷花,其实是通过叶、花的安谧、恬静反衬出月色的朦胧柔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