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将典型情绪与典型环境融为一体,强烈的对比,表现出民生的悲惨。
D。该诗语言平实无华,情调悲怆幽远,景物描写与心理描写十分成功。
讲析:这道题考到了诗的体裁、内容、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是比较典型的诗歌鉴赏题。这首诗泣成悲歌,无处洒泪;六十年军征,远望当归,归而无家,有家无亲。诗的格调极悲怆,是活生生的现实,是一种写实。末尾“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是朴实无华的描画。答案为D,该诗无“幽远”之象。
人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第一单元各课教学设计由www.yf1234.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www.yf1234.com 【风景剪辑】
剪辑1:
须臾,曹植入见,惶恐伏拜请罪。丕曰:“吾与汝情虽兄弟,义属君臣,汝安敢恃才蔑礼?昔先君在日,汝常以文章夸示于人,吾深疑汝必用他人代笔。吾今限汝行七步吟诗一首。若果能,则免一死;若不能,则从重加罪,决不宽恕!”植曰:“愿乞题目。”时殿上悬一水墨画,画着两只牛斗于土墙之下,一牛坠井而亡。丕指画曰:“即以此画为题。诗中不许犯着‘二牛斗墙下,一牛坠井死’字样。”植行七步,其诗已成。诗曰:
两肉齐道行,头上带凹骨。相遇凸山下,檄起相搪突。二敌不俱刚,
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气不泄毕。
曹丕及群臣皆惊。丕又曰:“七步成章,吾犹以为迟。汝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否?”植曰:“愿即命题。”丕曰:“吾与汝乃兄弟也。以此为题,亦不许犯着‘兄弟’字样。”植略不思索,即口占一首曰;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闻之,潸然泪下。其母卞氏从殿后出曰:“兄何逼弟之甚耶?”丕慌忙离坐告曰:“国法不可废耳。”于是贬曹植为安乡侯。植拜辞上马而去。(选自《三国演义》)
剪辑2:
牛郎织女是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中最普及最动人的故事之一。牵牛和织女的名称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大东》:“歧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皖彼牵牛,不以服箱。”诗中关于织女的描绘,已有‘终日不成章”的意思,但牵牛与织女之间还没有故事联系。到了西汉,牵牛织女的关联多起来,据《汉宫阙疏》说:“昆明池上有二石人,牵牛、织女像。”两颗星演变成两个有具体形象的神人,可能其中还有一些故事情节。把牵牛、织女说成夫妇,一对磨难夫妻.是东汉后期的事。《迢牵牛星》是这一故事趋向定型化的标志,此后的一些文学作品除个别情节如七夕相会之外,主要内容都本于该诗篇。曹植《九咏注》说:“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一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可见这一故事在魏初已基本定型。
人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第一单元各课教学设计由www.yf1234.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人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第一单元各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