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给语言插上音乐的翅膀》教学设计,
第三,讲究节奏感。
对“节奏”一词,古人是这样解释的:“作则奏之,节则止之。”说得通俗一点,节奏就是指语言停顿。诗歌创作是十分讲究节奏感的(四言诗多为二、二式,五言诗多为二、二、一式,七言诗多为二、二、二、一式)。写作散文(广义的)也可讲究节奏感。在行文时,讲求节拍数的匀称、均衡,既注意词和短语的关系的疏密,又照顾整节节拍数的匀称,从而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强弱、长短等节奏在文章中有规律地交替出现,可产生一种旋律美。例如:
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乡心无限而人生有限,月缺有圆却人离难聚,怎不叫故乡亲子思绪百结呢?如今盈盈一水,咫尺天涯,离散的亲人要想寻点骨肉人伦之慰,也就只有“千里共婵娟”了。
(刘棣华《月是故乡明》)
这段文字,对节奏的安排是很有特色的。第一、二句的节奏都是三、二、二,二、二式,第三句与第四句的节奏也相同,都是二、二、三、二式。第五句则发生了变化,是三、四、二、三式,等等。作者对节奏的安排十分巧妙,同异相间,快慢结合,长短交错。因此,诵读起来,音韵铿锵,琅琅上口,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第四,巧用叠字。
所谓叠字,就是指叠音词,即音节重叠的词。叠字的形式大致分以下六种:
一是AA式(单字重叠)。如:“白白”、“天天”等。
二是ABAB式(两字重叠)。如:“火红火红”、“冰凉冰凉”等。
三是ABB式(三字后重叠)。如:“傻乎乎”、“亮晶晶”等。
四是AAB式(三字前重叠)。如:“团团转”、“咕咕叫”等。
五是AABB式。如:“清清楚楚”、“干干净净”等。
六是A里(头)AB式。如:“糊里糊涂”、“呆头呆脑”等。
在文章中,巧妙地使用叠音词,除有助于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外,还可创造出一种奇特的音乐效果——旋律美。请看下面的几个例子:
①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曹雪芹《红楼梦》)
②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站在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不久,却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袁鹰《井冈翠竹》)
③淡淡地相遇又淡淡地相识,淡淡地相处又淡淡地相别,一日日,一年年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而随之而来的一种淡淡的离愁却又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 (夏江宁《离别时分》)
例句①是《红楼梦》中描写潇湘馆景色的句子。作者用“凤尾”形容竹子的状貌,用“龙吟”形容风吹动丛竹的响声。“森森”和“细细”都是叠音词,搭配得十分恰当。读起来有珠落玉盘之感。
例句②用了“郁郁苍苍”、“重重叠叠”、“密密麻麻”、“亭亭”等叠音词,不仅准确地描绘出井冈翠竹的英姿,而且显示出了声音的回旋荡漾,增加了文句的音乐美。
例句③更是奇特,几乎每句都用了叠音词,尤其是“淡淡”一词在这段文字中出现了五次之多,既十分恰切地反映出了作品中的“我”与友人间的情感特征,又创造出了一种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回旋之美,与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的开头,有异曲同工之妙!由此可见在行文时善于“重重叠叠”,写出的文章必定会“趣味多多”。
1)、营造语音形象的音乐美有那些方法?又会给文学语言带来什么样的美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语音形象角度赏析朱自清的《春》中的句子: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平仄音韵角度赏析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中画线的部分。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给语言插上音乐的翅膀》教学设计由www.yf1234.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给语言插上音乐的翅膀》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给语言插上音乐的翅膀》教学设计
浏览次数: 219次|
发布日期:10-05 21:45:56 | 高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