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古今异义词: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古义:妻和子女。
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境地。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不满。
如此——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
间隔——古义:隔离。
今义:距离。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如:这孩子俨然是个大人。
(8)四个“然”字词:
豁然 俨然 怡然 欣然
(9)7个成语:
世外桃源 落英缤纷 鸡犬相闻 怡然自乐 黄发垂髫
豁然开朗 无人问津
2.在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韵律。
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可从以下几方面要求:
(1)对偶句、四字句要读出对称感来,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如“a问今是何世,b乃不知有汉,c无论魏晋。”一句,加着重号的词宜重读,语调稍慢;a句读得略平缓,b、c句读得宜有起伏;a句后停顿略久些,b、c句连接要紧凑。这样读,能较好地读出感情意味。
3.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品味,进入意境,想像画面。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鼓励学生放声读,大胆读,力求有所提高。
5.全班同学齐读课文,要求声音要洪亮、节奏要准,要读出韵律。
四、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复述。
教师提醒学生:
(1)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并插进一些话,使整个故事连贯起来。
(2)根据课文内容,利用想像,合理补充一些细节,使故事情节更加丰腴。
选两个学生复述课文,其他同学点评。
五、整体感知文意
提问:桃花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三个单音节词概括。
学生思考并交流。
明确:美、乐、奇。
六、学生齐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第二题、第三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分步品味,想像桃源之“美”,理解桃源之“乐”,评读桃源之“奇”;深入研讨陶渊明虚构这一理想社会的原因,学生发表对其理想的评价;延伸阅读《桃花源诗》,诗文对读,把握作品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法;总结收束全文。
[教学步骤]
一、学生齐读课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桃花源记》教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