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人教版语文高二年级《长亭送别》教学设计之二,
而接下来的“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钗。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一句,我认为也是令人叫绝之句。柳永词《凤栖梧》有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言因为思念情人而消瘦,被王国维先生称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之第二重境界。而他也只用了一个“渐”字,但王实甫在这里却更进一层,似乎是耳朵刚听到“我去了”人便转瞬消瘦,眼睛只远远地望一眼送别之长亭,当即形容憔悴。以此可见相爱之深,离恨之切!
C、《叨叨令》
叨叨令
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
有什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
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
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 。
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
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
久以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资料:
(1)、普遍用词之特色:儿字词尾、叠词
点评:这首曲词较前两首又有其特别之处。它不在关注外在的景,转而摹写内情外露之娇憨情态。女主角从眼前之车马而心生怨气,进而想到分别之后无聊、落寞、凄清的孤单生活。悦己之人不在,“容”已是无益之举,只好把相思寄托与昏睡与眼泪,只渴盼郎君能不忘曾经的缱绻,能寄些书信与我,也不枉我之苦苦等待。
这首曲词用词颇有特色,多用“儿”作词尾,以缓和语气,减慢语速,更有一种撒娇之态依稀可见。另外,还用了五组AABB式的叠词,以加重语气,延伸伤感。
这首词比前面两首更大胆、直接,当是二人低语之时的言辞。
D、其他值得玩味的词句:(可先让同学们自己找出自己喜欢的,然后互相交流心得。这里提供的仅供参考)
[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
[上小楼]合欢未已,离愁相继。想着俺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
[幺篇]全不想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四煞]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六、靓女莺莺:
前面已经说过,《长亭送别》的主角是莺莺,她其实也是《西厢记》的第一主角。《西厢记》家喻户晓很大程度上也因为莺莺这个人物深入人心!我们结合时代想一想,莺莺这个人物形象为何如此令人倾倒?她身上到底有些什么无法抵挡的魅力呢?而这些魅力可以从唱词之中看到吗?
1、学生讨论,浏览课文,找佐证。
2、展示学生成果,补充,总结。
特点唱词:
[幺篇]……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各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快活三]……“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人教版语文高二年级《长亭送别》教学设计之二
人教版语文高二年级《长亭送别》教学设计之二
浏览次数: 800次|
发布日期:10-05 21:45:56 | 高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