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用字用词,可谓精妙,字斟句酌,又不露痕迹。其中用字用词如“臻”“方生与垂死”“团结与斗争”“熔冶”“逾”“攀”“春温秋肃”“默化潜移”等,十分节省,也十分精确。本文运用典故,也是水到渠成,自然而出。短短二百来字,处处可见郭沫若的才气,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典籍知识。什么“犀角烛怪”,什么“前无古人,后启来者”,什么“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径莫速乎好其人”等,都有来头,或点石成金,或直接引用。作者写作这样一篇小品,如在方寸之地跳舞,游刃有余。
[附]学习郭沫若同志的一篇短文(曹述敬)
1961年9月18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郭沫若同志的《〈鲁迅诗稿〉序》,是一篇精美的短文。这篇短文的作法,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这里试谈两点。
简练。作文首先是立意,先要确定说些什么。在一篇序文中应说些什么呢?前人讲过:序之“为体有二,一曰议论,二曰叙事”(《文章缘起·补注》)。现代序文的作法,或介绍书的内容,或对内容及作者有所评议,仍不外议论、叙事。这是容易想到的。但这是给鲁迅的书作序,恐怕有人就容易从对鲁迅先生总的评述落笔。或者贪图省事,竟直接援引现成的对鲁迅评价的话语。这样,文章好坏固也难讲,但要想写得短些,就不易了。“文章有众人不下手而我偏下手者,有众人下手而我不下手者”(《伯子论文》)。《〈鲁迅诗稿〉序》发端即说:“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偶有所作,每臻绝唱。”扣紧题目“诗”字落笔,省却许多繁文,作者正是从“众人不下手”处下手,一开头就是短文的写法。第二段开头说:“鲁迅先生亦无心作书家,所遗手迹,自成风格。”扣紧题目“稿”字。第三段归到“诗如其人,书如其人,荟而萃之,其人宛在。”要我们好(爱好之好)鲁迅其人,“更好其诗,好其书(书法之书),而日益近之”。全文只有三段,不足二百五十字,对《鲁迅诗稿》这一题旨,表现具足。可谓“简而不遗其意”。不但没有“遗其意”,而且意在笔先,从容布置。第一段论诗,引了鲁迅先生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第二段论“手迹”书法,末两句:“世人宝之,非因人而贵也。”结上启下,是本篇很好的过换处。第三段谈向鲁迅学习,还引了《荀子·劝学篇》的话。优游闲适,短而不促。实非文章老手不能为此。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之一由www.yf1234.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www.yf1234.com 其次是剪裁浮词,锻炼字句。这项工夫如用不到,文章多出十句八句,增加一二百字是不算回事的。郭老这篇序文,语言极为精练,真是句无可削,字不得减。例如第一段,共三句,八十余字,就把鲁迅的诗的思想性、战斗性全部道出。这三句话,八十余字,包含了多少内容啊!诚然,这篇序是用文言写的,文言文的字句较之白话容易简练。但也不是只要用文言写作,文章自然就会简练,还得要看工夫技巧。
2优美。上述序文的简练,已经见出它的精巧。这里再从章句、含蓄两个方面,谈谈它的优美。
先谈章句。就章法说,全文三段,长短相若,所差不过二三十字,作为一篇短文,显得极匀称。一段论诗,一段论字,末一段结到学习鲁迅的诗、字和为人,犹如燕尾归身,清晰优美。这篇序文的句法的特点是变化多。有多到四十七字的长句,也有三字一逗的短句。其中最多的是四字一逗的句子。长句凝重,短句有力。长短相间,读来便觉文章气势雄浑。适当地运用四字句,能使文章具有整齐之美,便于讽诵。偶句的组织安排是这篇序文的句法变化的又一特色。例如,第一段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虽寥寥十四字,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寥寥十四字”以下是个长偶句。第二段内“熔冶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是由两对偶句组成的。下文“远逾宋唐,直攀魏晋”又是一个偶句。文章的最后一句“苟常手抚简篇,有如面聆謦,春温秋肃,默化潜移,身心获益靡涯,文笔增华有望”,是由三组偶句组成的。这些对偶的句子,使文气调节,音调铿锵,是我国散文写作的一种优良传统。我们读着这篇序文,觉着似散实骈,顺乎自然,毫无斧凿痕迹,而大有助于文章的变化、生动。此亦非文章老手不能为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