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雷雨》教案2

《雷雨》教案2

浏览次数: 497次| 发布日期:09-07 18:55:27 | 高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雷雨》教案2,
    五、课堂小结
    欣赏戏剧作品,首先应了解戏剧的发展等有关知识。在对剧本这种文学体裁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应着重阅读剧本,了解作品的戏剧冲突,看哪些冲突是主要的,冲突的实质是什么,进而明确这样的冲突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六、布置作业
    1.课下同学们选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练习。
    2.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
    雷雨(节选)(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
    2.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具体研习课文
    1.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
    (1)自开头至“周朴园:……这一点钱你不收下,将来你会后悔的”为第一场。指定一名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第一场的情节。要求叙述时尽量详细点。
    (2)提问:30年前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婚恋情形如何?侍萍因何遭遗弃并于大年三十的晚上投河?
    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内容,然后讨论、分析,教师巡回点拨。
    明确:30年前的周朴园是一个风流倜傥的阔少爷,凭他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人品、才学,以及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世俗理念等方面来看,他和侍萍都是极不般配的。但他却偏偏看重了“知书达礼、聪明伶俐、年轻漂亮、贤慧体贴”的侍萍,“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侍萍也以善良的心态来看待一切,因此两个年轻人不顾一切地相爱并生子。但恩格斯说过:“婚姻都是由双方的阶级地位来决定的。”他们的不顾一切,尤其在周朴园一方是不理智的,一但激情消失(尽管他的爱还存在),世俗理念占了上风,门第观念、阶级地位等因素就会使他又一次不顾一切地抛弃侍萍。因此,当作为阔少爷的周朴园看中作为下层人民的侍萍时,侍萍的悲剧命运已经注定了。
    (3)提问:周朴园对“死去”和活着的鲁侍萍有怎样的变化?这反映了怎样的阶级矛盾?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体会前后的变化,感受其间存在的阶级矛盾。
    明确:在自认为侍萍已“死去”的三十年里,周朴园到处打听无锡“梅小姐”的情况,准备为她修坟。当年侍萍住过的房间依然保持原样,记着她的习惯,记着她的生日等等。他经常怀念与侍萍在一起的“甜美”生活,对那个美丽温柔的“小姐”继续倾注着思念与感情。一旦得知了侍萍还活着,周朴园的惊愕异常明显。他此时的心情应该是复杂的。因为几十年来他刻意修饰的角色并不是生活中那个真实的人,也因为他将可能被人掀起盖头,露出庐山的真面目,所以当侍萍问到:“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时,他(连忙)“不,不,不用。”而当他清楚三十年来“朝思暮想”的侍萍就站在自己面前时,便一连串地发问到:“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等,他前后的表现判若两人,因为鲁侍萍是他的罪恶的历史的见证人,是受他凌辱、压迫的当事人。她的意外出现,事实上成为周朴园的严重威胁,可能致使他的声誉和地位遭受重大的损失,所以他立即采取种种手段来消除隐患。这一切都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本性,揭露了周朴园罪恶的私生活和卑污的灵魂。
    (4)学生思考:周朴园三十年来所做的一切(打听下落,保留旧家具,记住生日等),可看出他对侍萍是真情,还是假意呢?
    教师点拨后明确:这个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全剧虽没有直接描述周朴园和鲁侍萍三十年前曾有过的恋情,但却通过《雷雨》中写周萍与四凤的真情间接反映出了他们的感情。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对年轻美貌、温柔善良的侍女产生恋情,大约是一件比较自然的事情。另外,从周朴园保留侍萍喜欢的家具,记着侍萍的生日这些琐事看来,他对侍萍是有真情的。对一个确认为已“死”了三十年的人依然念念不忘,这不是一个纯粹虚情假意的人能做到的。但当他看到侍萍奇迹般地站在他面前时,他的自私性格便显露出来,所考虑的就是当前自身的利益了。为保护切身的利益,他怀着虚情假意把过去的真情说出来,以“感化”侍萍。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雷雨》教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