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浏览次数: 364次| 发布日期:09-07 18:54:27 | 高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5.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试题答案】
    1.(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2. (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意思对即可)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
    3. (1)据曲词可知,文中所见之景是旷远悲凉的深秋塞外景况;所想之景是凄清阴冷的秋夜王宫景象。通过景物描写,抒写了汉元帝感叹昭君远去塞外的艰辛,伤心离别;想象独自返回王宫的凄凉,痛感孤独。
    (2)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的完美结合。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4. 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地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心理。
    5. 答案:(1)“望”字起到对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2)“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再的感慨,侧重怀古。
    第一单元     自主赏析
    《湘夫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部分字词的读音,注意几个意思为第三段“水边”的字 
    2、能力目标: 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 ;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 ;理解楚辞中语言独特的“兮”式结构 
    3、情感目标: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 
    二、教学重点 
    1、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 
    2、把握文中浪漫主义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 
    1、作者的情感与文中男女水神情感的耦合 
    2、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 
    四、教学方法 : 男女分组诵读,师生问答  
    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导入 
    师:我们前几天刚学过屈原的《离骚》,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诗歌《湘夫人》[板书],我先请同学们来回忆一下屈原这个人的生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