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yf1234.com
在分析乡镇企业这部分教学内容时可以分四步进行,具体教法建议如下:
首先,教师说出一些有成就的乡镇企业的名字,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企业是什么性质的企业。由此教师引出什么是乡镇企业?它是在什么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使学生对乡镇企业的情况有个初步的了解。乡镇企业的开办者是农村中的镇、乡、村、民(农民个人或联合)。它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发展起来的,常用“异军突起”来形容它的发展之快。
其次,把乡镇企业的贡献以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由学生总结出它的地位和作用。
乡镇企业的贡献:
材料1:我国1997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是8.8%,乡镇企业的增长速度是18%,对国家的贡献率是37%。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财政收入的1/4,出口创汇的1/3来自乡镇企业。
材料2:我国“九五”期间,农村新增劳动力加上现有剩余劳动力一共有2.14亿人,农村只能容纳7700万人,剩下的1.3亿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1997年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达到18%,保证再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500万人。
然后,由学生回答如下调查表
1、你会购买乡镇企业生产的商品吗?
2、你会购买乡镇企业生产的哪些类商品?
3、你避免购买的乡镇企业生产的商品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麽?
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总结出乡镇企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资源耗费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严重等问题日益突显,近几年乡镇企业的发展进入了低谷阶段。
最后,在前面几步的基础上教师提出的问题:中国农民有三大创举,其中之一就有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之所以“异军突起”发展迅速,是因为它适合了当时的中国社会。它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功不可没。但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它存在的问题日益突显,尤其是加入WTO后,它的弱点将影响它的进一步发展。面对新的形式,乡镇企业应该如何发展?请学生们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关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科教结合,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教学难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涉及的时政热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村的税费改革;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农民增收等。
教学过程:
一、三大产业的划分、比重、相互关系(板书)
我们在经济生活中经常听到三大产业这个概念。
提问:哪位同学能说出是哪三大产业?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1、 三大产业的划分(板书)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析)三大产业分别是指农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它们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的社会大分工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一次,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二次,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手工业是现代工业的前身,经过资本主义的第一次产业革命逐渐发展成现代工业。第三次,随着工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出现了专门为生产和生活提供服务的行业—第三产业。
由此可见,三大产业的划分是根据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三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