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知识大全频道免费教案数学教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

浏览次数: 909次| 发布日期:10-05 21:45:56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标签:三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设计,http://www.yf1234.com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课后,对整节课进行了反思,觉得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1. 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在本课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材中的二个内容,进行了处理。事实证明,这样的处理很成功。
  第一个处理是调整了教材中第二个内容和第三个内容的位置。如果学生直接在巩固年、月、日知识后就开始解决“喝水”这个问题,此时由于学生还不太会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思想,采取较优化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对这个内容会感到很困难,失去学习探索的乐趣。课堂教学在这里会显得很尴尬。调整之后,学生因为已经在对“小红请客”这一情境问题的解决上体会到了运用数学思想来解决问题的科学性,并且有了相关知识基础,再来解决这个问题就更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性。这一环节的调整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教学过程更加连贯。 
对教材的第二个处理是在小实验中。我将教材中漏完一杯水要用几分的实验要求,处理成先看漏1分大约漏多少水,再估漏完一杯水要用几分。这样的设计成功之处在于:避免了学生因为长时间等一杯水漏完,而忽略了实验的根本意义。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能像科学家那样长时间地关注一些刺激性不强、变化不大的生活现象,他们会因此而对实验的根本意义产生遗忘,这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因此这样的设计既给了学生动手的时间,又让他们能够根据实验结论及时地思考和交流,符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较好地贯彻了实验意图,也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了升华。
  2.重视数学学习过程。
  传统教学观把学习简单看成是知识由内到外的输入过程。学习就是把知识装进学习者的头脑中,把结论告诉学生,再让他们去理解、记忆。即使是让学生去观察、实验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传递知识。显然这有悖于新课程中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要求。学习应该是学生的经验体系在一定环境中的由内而外的“生长”。因此对于本课而言,如果只要求让学生掌握年月日等时间知识及计算技能,那么通过反复训练就可以办到。我认为这节课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此,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交流等等活动,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体会运用数学的思想解决生活中问题的科学性,掌握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这才是本节课数学学习的意义所在。正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的多个环节,如第三环节和第五环节,我都给了学生充分的独立或合作学习的时间,学生的思维在合作学习中很活跃,并且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获得了很好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如:在用统筹的数学思想解决生活问题这个环节,我没有把那种只用13分就可以做完所有事情的方法先提出来,然后再让学生去想为什么这样安排的好处。而是给了他们充分的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经历一个探讨的过程,从别人的安排里发现“那样很花时间”,从而想到用更节约时间的方法合理安排工作程序。这样的学习才是有价值的学习,这样的活动过程才能真正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所以,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本节课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此外在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困惑,比如教学工具的使用问题。
  本课的教学中第五环节需要学生通过操作学具来完成学习活动。教材中的实验是要求先让学生自己用大头针给纸杯扎洞,然后再进行实验。这就存在大头针扎洞的大小直接影响水的滴漏速度的问题。实际教学中有的小组滴漏速度很快,1分就可以漏完一杯,有的又滴不出来。像这样的问题怎样去协调?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也进行了一些尝试。我们给学生提供了事先扎好的纸杯进行实验,这样实验省去了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扎洞的过程,但实验的节奏比较统一,学生比较容易通过实验结论来进行推测和思考。实验意图贯彻较好。但这样做似乎在实验程序的完整性上不够严谨,简化了实验步骤。我们也尝试了让学生自己扎洞进行实验,尽管尊重了实验程序的完整性,但因为实验节奏参差不齐,导致不能很好地贯彻实验意图,使小实验成了一个形式主义的活动过程,没有活动效果。因此,如何引导学生使用好这个小实验中的学具,更好地贯彻实验意图呢?这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由www.yf1234.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上一页  [1] [2] [3] [4] [5]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