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11,
第三部分
师:一支生花妙笔,把浓浓的秋味表现得淋漓尽致,几乎醉倒了我们,然而却先醉倒
作者自己。他再次提到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为何?哪个同学能回答练习5?
生:作者提到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与前文呼应,运用对比来形象地比喻两者之味的
不同,说明了南国的秋的味比不上北国的秋。
师:回答得很好。既然运用了比喻,哪本体和喻体各是什么?
生:本体是南国的秋和北国的秋;喻体是黄酒与百干、稀饭与馍馍、鲈鱼与大蟹、黄
犬与骆驼,相似点是“味”。
师:回答得很正确,作者的意图正是如此。最后,直抒对故都的秋无比眷恋之情,再
次与前文呼应。
第四部分
师(弹出全文结构图,如下)
故都的秋
1、总起 ①北国之秋 感受:“清”、“静”、“悲凉”
向往:“想饱尝一尝”
②南国之秋 感受:“慢”、“润”、“淡”
向往:“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2、分写 记叙 ①秋院:破屋、碧空、鸽子、槐树、牵牛花和秋草
“清” ②秋槐蕊
“静” ③秋蝉
“悲凉” ④秋雨
⑤秋枣
议论“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
(深化) 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3、总括 ①南国的秋的味比不上北国的秋(对比呼应)
②直抒对故都的秋无比眷恋之情(呼应)
师:全文学习完了,同学们定能回答练习6?
生(齐答):颂秋。
师:嗯!虽然全文的基调是忧伤、悲凉的,但是作者通过对这些普通的花草和普通景
象的信手勾勒,传达出作者心目中最美好的秋味,正如一曲悲凉的颂歌。如此写
秋,看似平淡,实则秋味更足,意境更深。学习了这文,同学们要把这种技巧活
用到做文章中。
结语设计
师:这是一篇很优美的散文,我们就结合音乐《秋思》一起来齐声朗读这“一曲悲凉
的颂歌”。
生(齐声朗读)
课堂教学结束
设计者:李凤英
学校:华南师范大学
系别:中文系
班级:九七五班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11由www.yf1234.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11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11
浏览次数: 817次|
发布日期:10-05 21:45:56 | 高三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