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离骚》课堂教学设计

《离骚》课堂教学设计

浏览次数: 536次| 发布日期:09-07 18:57:18 | 高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离骚》课堂教学设计,
    这六节以退为进,更表现出屈原追求“美政”美德、而九死未悔的品德和爱国情怀。 
    所以说前七节述怀明志是“进”,后六节反省自身,也是“进”,是以退为进,是一种内心世界更清醒,更自信的“进”,因而也就更显坚定无悔。  
    2、应注意的词语和读音: 
    “相”:xiang,观察,选择。“朕”:zhen,我;秦始皇以前是一个普通的人称代词, 谁都可以用,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自称的专用词。“步”:使……步行。“皋”:gāo,水边高地;“皋”的下半部分不能写作“本”,“离尤”:“离”同“罹”,遭受;尤,过失; 
    离尤:获罪,遭受指责。“初服”:意含双关,字面意为:从前所穿的衣服,实际指原来 的志向,志趣,夙志。“进”:指从政,“退”指辞官致仕。“信”:副词,确实。“高”“长”: 动词,加高,加长。“佩之陆离”:陆离,单纯词,修长貌。“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即“陆离之佩”。“泽”:污浊。“章”:通“彰”。“惩”:挫败。 
    3、《离骚》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想象瑰丽、奇特,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格和象征等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节奏鲜明,富有感染力。 
    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移情”技法的运用,后六节最为明显。也就是说在这里实现了“我”与“物”的同化,作者对那些美好事物“兰皋”“椒丘”“芰荷”“芙蓉”“岌岌之冠”“陆离之佩”缤纷的“繁饰”等等不是停留在客观的欣赏上而是把自己的爱和追求移住到那一件件美好的事物中,那即是“我”的生命和情趣就在那里面。“我”的内心就活动在那些意象中。所以通过那一件件美好的事物,我们就可以体会作者的理想的追求和不悔的斗志。也可以说此时作者的一切情感、美德、追求、斗志都已经变成了那一个个美好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高尚情操。
    二、追寻理想  
    这一步的实施,先引导学生借助文前的阅读提示,学生很快就抓住了“美政”,这时,老师向学生介绍屈原的“美政”思想:“圣君贤相”和“民本”。整个教学过程,层层递进,以情贯穿,以美提升,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将人文精神落到实处。再回味悼念屈子的对联:“湘流应识九歌心”。整个教学用三个课时,重铺垫,重设疑,精心设计导语,注重步步深入,既让学生理解诗句的内涵,感受悲剧色彩
    第五步,译释及作业
    《离骚》节选今译欣赏 
    (1) 我哀怜着人民的生涯多么艰苦,  
    我长太息地禁不住要洒雪眼泪。 
    我虽然是爱好修洁而自制花环, 
    在清早做成,晚上便已被人折毁。 
    (2) 不怕他就毁坏了我秋蕙的花环, 
    我又要继续着用白芷花来替代。 
    说到头是我自己的情愿而心甘, 
    纵使是死上九回我也不肯悔改。 
    (3) 我怨恨你王长者呵其是荒唐, 
    你始终是不肯洞鉴我的心肠。 
    你周围的侍女嫉妒我的丰姿, 
    造出谣来说我是本来yin荡。 
    (4) 固然是胡涂的人们善于取巧, 
    不守一定的规矩而任意胡闹。 
    抛却了一定的准绳只图迁就, 
    竞争着在依阿取悦以为常套。 
    (5)我忧郁,我不安,我感受着孤独,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离骚》课堂教学设计

《《离骚》课堂教学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