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科学、完善。调整修订了新一轮教学计划,增加公共选修课数量,规范公共选修课的管理,为学生提供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进行课程考试考核改革,印发《关于加强课程考核工作的通知》,规范了课程考核程序,建立了客观、公正的成绩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形成了良好的学风、考风和校风。开通了“教务在线”网站,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提高更新速度,使“教务在线”成为指导和管理教学的重要手段。
专业和课程建设得到加强。制定了《重点专业选拔、建设及管理办法》,规范重点专业选拔、建设及管理的程序和制度,促进学校重点专业的健康发展,“热能与动力工程”、“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两个专业确定为学校重点专业。制定了《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实施管理办法》,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指导思想,确定了精品课程建设目标与评判标准,规范了精品课程申报与立项程序,加强了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对精品课程建设从政策上、经费上予以大力支持和奖励。“流体力学”、“热工测量及仪表”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校级以上优秀课程达到21门。修订了《教材管理条例》,明确了教材管理职责,规范了教材编写出版、计划管理、订购发放等程序,组织参加电力出版社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与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16部,现已陆续出版。
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步伐加快。制定了《实验室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成立了实验室建设委员会,组织验收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改造项目9个,已建成的实验室数目达到61个,正在建设的实验实训室1个、改造实验实训室2个。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低值易耗品、低值耐用品管理,实现“高校仪器设备管理软件”及“低值管理软件”上网。加强多媒体教室建设和管理,改造多媒体教室4个,正在建设及改造的多媒体教室11个,预期下学年多媒体教室将增至22个。
科研管理和科技开发工作进一步加强。学校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制定优厚的科研扶持政策,从经费上、资源上大力支持科研工作的拓展。目前学校在研科研项目20项,包括13项自然科学类、7项人文社科类项目,其中与清华大学合作的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1项、省科技厅项目1项、省教育厅项目11项、省电力公司项目2项、校内项目5项。一年来,通过省教育厅规划项目鉴定验收3项,通过省社科联科研项目鉴定验收1项,通过学校科研项目鉴定验收9项;组织申报省教育厅科研成果5项,论文及各类研究报告获省级奖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特等奖1项;组织校内科研成果及学术论文评比,评选出优秀论文一等奖5篇、二等奖12篇、三等奖21篇。
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工作成绩显著。中澳合作办学项目是学校的亮点工程,针对中澳合作办学班的实际情况,学校制定了《中澳合作办学项目教学工作量计算及管理办法》,充分体现了学校对中澳合作办学教学工作的肯定和支持,激发了项目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取得了显著的工作业绩。在20xx级的89名学员中,82人顺利通过了澳方专业课注册;20xx级学员104人顺利获得了澳方学籍注册,在中澳合作项目首届英语演讲比赛中,中澳班李爽获二等奖,刘书良、陈晶晶获三等奖。学校以招生人数最多、教学效果最好,逐步确立了在中澳合作办学项目平台上的主导和骨干地位,在中澳合作办学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受到合作办学管委会和澳方启思蒙学院的一致好评。在中澳合作办学项目的成功带动下,学校在国际教育合作交流领域中的声誉和影响日益提高。挪威师范学院组织27名学生来校考察学习,并与学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来校考察,与学校签订了合作意向书;新西兰怀卡托大学语言学院来校考察,双方就教学和科研领域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此外,由国家教育部主办的第二届中澳职业技术教育论坛,正式邀请学校参加,使学校跻身于高层次的国际教育论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2017学年学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