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第九课 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

第九课 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

浏览次数: 259次| 发布日期:06-12 15:22:58 | 高三历史教案
标签:高三历史教学网,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yf1234.com 第九课 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
第九课 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 教学设计示例二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五代开始时间、名称及统治地区;后周世宗改革的内容和作用;北宋的建立和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结果。

2、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3、思想认识目标:

认识到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消除分裂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趋势。

知道王安石变法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次重要的改革。使学生认识到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重点和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王安石变法是本课重点。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是本课难点。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唐朝灭亡之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民族进一步融合的时期。封建经济得以进一步发展。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这个时期的开始,五代十国和北宋。

2、讲授新课:

一、五代十国

1、五代十国的更迭

五代十国是唐宋之间,诸多政权并立,封建王朝频繁更替的大分裂时期。907年,唐末农民军的叛徒,势力最大的藩镇节度使朱温用“禅让”的办法夺得帝位,国号为梁。历史上称作后梁。后梁又被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依次取代,历史上将这五个朝代合称五代。和五代并存的还有南方和北方山西的十个政权,总称十国。

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是唐朝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五代十国的皇帝,大多是手握重兵的藩镇将帅。为争夺一顶王冠,他们依赖骄兵悍将频繁登场。50余年间,中原换了5朝8姓14个皇帝。唐后期以来的藩镇割据走向了公开分裂。

军阀间的混战厮杀,给人民带来极深重的灾难。唐代的名城如长安、洛阳、扬州在那黑暗混乱的年代都曾化为废墟。后梁同原唐朝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父子互相厮杀了10多年,大小百余战,人民死伤无数。947年仅相州一战就屠杀了10多万百姓。统治阶级面对没落的恐惧,极尽享乐之能事。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黑暗的时期。

2、后周世宗改革

五代后期,南方经济发展,人民厌恶战争,统一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统一的趋势不断加强。后周世宗柴荣顺应历史发展,在政治、经济、军事上进行了改革。周世宗实行一些优待政策,安顿无家可归的流民。削废寺院,减少坐食剥削者。减免苛捐杂税,惩治贪官污吏。严肃军纪,整顿军队,建立精干的中央禁卫军。周世宗的改革恢复了生产,扭转了唐后期以来冗兵悍将的积弊。接着又开始了统一中国的军事行动。攻后蜀,取四川,证南唐,得江北14州;讨契丹,收瀛、莫二州。

二、陈桥兵变

周世宗之后继位的是他年仅7岁的儿子周恭帝。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逐渐掌握了实权。960年,后周文武百官正在庆贺新年,忽然有人来报,说外敌来犯。赵匡胤请求皇帝下令,要他亲自出征抵御。当赵匡胤带兵出征行至开封东北的陈桥驿时。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亲信赵普和大将石守信等人预先经过策划,把一件准备好的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就这样,赵匡胤黄袍加身,逼恭帝退位,做了皇帝,定都东京(今开封)。国号宋。历史上称为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三、“杯酒释兵权”—加强中央集权

1、“杯酒释兵权”

北宋建立后,日夜困扰统治者的是自唐后期以来的悍将干政,藩镇割据的忧患。一天,太祖与赵普谈论天下大事,他问赵普是否有息天下之兵的良策。赵普说,现在方镇太重,只要“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宋太祖利用设酒宴的手段,解除了石守信等统兵大将的兵权。

2、派文臣做地方官

3、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4、皇帝直接控制禁军

这样,宋太祖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了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太祖、太宗经过20年的努力,消灭了割据势力,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尽管如此,宋太祖仍担心兵家夺权,于是他规定,禁军要轮流驻防京师,各级将领不断调动,以致出现了“兵不识将,将不知兵”的现象。这在客观上虽然避免了兵家夺权,但宋代的军事力量大大削弱。因此,当外敌进犯之时,宋朝不能进行有效地防卫。造成北宋“积贫积弱”局面出现。北宋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它并未统一全中国。当时,北有辽,西有夏,南有大理。

[1] [2]  下一页


第九课 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