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
当代社会中,随着交通、通信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和密切,生活变得越来越公开化、群体化,个人独处的机会越来越少;随着人们物质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私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产生了社会生活群体化与个体生活独立化的冲突。在这种冲突下,要求法律保护人的私生活不受干涉的权利,并把这种保护程度作为衡量一个国家个人地位和尊严的重要指标。到目前为止,我国民法通则没有明确规定个人隐私权,但是宪法的第38条、民法通则第101条关于保护人格尊严的一般规定,同样适用于保护个人隐私权。
www.yf1234.com 个人隐私权,也叫私生活秘密权,属于人身权中的人格权。隐私,指个人心理、生理以及社会交往过程中的秘密。所谓隐私权,指公民隐瞒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每个人都有一些属于不宜公开或者不愿意公开的个人私事,如生理上的缺陷、隐疾,个人的心理活动、日记的内容等。尊重他人的隐私,是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也是必须遵循的公共准则。在现实生活中,有人随意揭露他人的隐私,使他人精神受到损害,造成严重后果;有人为达到打击、陷害他人的目的,采取揭露他人隐私的手段,破坏他人的名誉和人格。这些都是违法的。通过教学,要让学生知道我国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
未成年学生处于被教育者的地位,个别家长和老师为了解学生情况以弄清事实或者加强教育的针对性,采用翻学生抽屉、看学生日记、追问学生交往情况等手段。尽管可能出于善意,但这是违法的,严重侵犯了学生的隐私。因此,让学生知道“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是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的。同样的道理,我们不希望别人披露自己的隐私,同时也要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人的法律素质和道德境界。
3.6 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经济权利是公民的重要权利,对于未成年学生来说同样非常重要,因为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公民享有财产所有权。我国宪法第13条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民法通则第75条规定:“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财产所有权,指财产所有人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这里的处分,是指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处理自己财产的权利。包括吃掉、用掉等事实上的处分,也包括赠给别人、卖给别人等法律上的处分。我国法律通过民事、刑事等法律手段对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加以保护。通过教学,要让学生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
继承权是经济权利的一部分。我国公民享有继承权,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不受侵犯。宪法第13条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民法通则第76条规定:“公民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我国还有专门规范财产继承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它是保障公民继承权、调整继承关系的重要法律准则。我国公民的财产继承权主要是通过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实现的。我国继承法规定了法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则等。同时规定了遗嘱继承及其必须具备的法定条件。要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未成年人的继承权不容侵犯,了解有关财产继承的法律规定和维护继承权的方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二、交往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