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息和控制的角度来看,知识就是一种信息,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则是控制论中常见的“闭环控制”关系”。教师的任务就是全面控制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课堂控制的含意和做法有以下五点。
(1)环境控制法
目的在于维持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持学习兴趣。针对小学生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教师控制教学环境,就是不断变换刺激的角度,或经常给学生以新的刺激。简便易行,效果比较明显的方法有两种——悬念和讨论。
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比如,在讲解“四则混合运算”一节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做一个游戏:让学生事先想好一个数,然后把减5乘3的结果告诉教师,教师会丝毫不差地猜出学生所想的数。这就制造出一个使学生感到十分神秘的悬念。
www.yf1234.com
这个悬念除了激发学生兴趣和集中学生注意力外,还有许多其它作用:其一,与新课有直接关系,学生要想知道结果就必须认真听讲;其二,让学生进一步熟悉逆运算的思考方法。由此可见,悬念在教学时有巨大的吸引力,其潜在功能值得我们细心地挖掘和利用。
讨论可以促使学生思考,集中学生注意力,还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可贵的思维火花,经常在讨论中产生,将一个问题的讨论伸展开来,将涉及许多知识、思想和方法,这是难得又生动的综合课。运用讨论发挥特有的教学功能也是一种控制。
(2)行为矫正法
运用行为矫正法进行课堂控制,矫正行为问题,其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观察课堂,记录学生课堂行为的优缺点。首先,客观地对课堂进行观察,认真详细地记录某个需要行为矫正的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破坏性行为和教师对这种行为的具体反应,如下图表示:
行为问题/教师的反应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课堂管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