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练习的控制
第一,练习范围的控制。一节课构成一个系统后,它就有了自己的目标,练习的范围则是应限制于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中,并充分考虑这些练习与该单元的关系,体现出练习的序和位。
第二,练习的难易控制。练习的难易应考虑学生身心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过难或过易都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不到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目的,反而会破坏已建立的知识结构;练习的难易还须考虑教材内容。超越或落后于教材的做法只能偏离正常教学轨道,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第三,练习速度的控制。现代教育学研究证明:好成绩=优良的基础知识+速度。速度已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控制练习速度,规定单位时间内应完成的练习量,对于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以及学生将来毕业后参与竞争都有深远意义。
(2)教学信息反馈的控制
教师把教学信息作用于学生后产生的真实信息再输送回来,并对教学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就是反馈。
第一,反馈信息必须是正确的。巴甫洛夫的刺激学说告诉我们:第二次刺激的强度优于第一次。(倒摄抑制规律则要从反面说明)因此反馈的信息(讲解、作业或订正)应以教材为依据,既要正确又不要超越学生现有水平。
www.yf1234.com
第二,反馈信息必须是简洁的。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及方法不当都是不足为奇,教师针对学生练习中的问题而反馈的内容则应体现出科学性、简洁性。反馈的信息比上一次输给学生的信息要更为明了,更能直接解决问题。
第三,反馈信息必须是及时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告诉我们: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所以,要反馈的信息应在学生的大脑神经通道上的原有知识痕迹还未完全消失之前进行。及时反馈能强化学生正确的知识,而间隔太久的信息反馈,不利于建立正确的知识结构。
(3)教师的自我控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课堂管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