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我选用了一组我校为身患白血病的李博文同学捐款的照片,李
博文同学的病情已有好转,如果有可能的话插我想播一段采访恢复中的李博文的讲话。让学生听李博文对学校、老师、同学感激的心声。
以上两段发生在学校生活中的真实片断,让学生去体验学校生活中的这种关注、互助、以及第一个环节中提到的思念之情,给学生明确这些实际上都是人的归属感的表现,这是人正常的心理需要。然后引导学生回归教材,明确归属感的含义。之后可以使用教材中P3下方的体验活动,让学生更进一步深刻理解归属感。
但是我们在准备层次一时,也应该设想到,并不一定所有的学生都会回答想念学校、思念学校之类的话,假如有学生提出反面的观点:“我不想上学,我感觉还是在家中学习好。”如果遇到此类情况,我们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其说明原因。如果是学校方面的原因,可以给学生一些安慰,老师愿意帮助你解决这个困难,通过学校来帮助学生解决。如果是其他方面的原因,可以先请学生帮助想办法解决,然后老师再帮助解决。因为这不是重点,所以,不要占用太多的时间,应以理解、宽容为主,不要简单的以对、错来判断学生的观点。
第二层次:校园生活写真
方案一:
设置小记者采访的活动:
先分组讨论交流:1.在上个学期学校组织的那一次文艺(体育、科技)活动给你留下了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请说一说在学习生活中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人或事)
2、你能描述一下让你最难忘的时刻或人物吗?
“小记者”现场采访活动:每组抽选一名同学对其它组人员进行采访。
设计这个环节一方面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课堂气氛更轻松,更学生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采访的人数、涉及到的面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一些,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和班级生活中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快乐,相互鼓励,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校公共生活的兴趣与情感,发自内心地去热爱班级和学校。
第二层次:校园生活写真
方案二:快乐大本营
选取初一学生入校后,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的一组图片,在背景音乐下播放幻灯片,播放之前发给每位学生一张《我的快乐》的图表(P4下方),让学生通过幻灯回忆美好的学校生活,写出校园生活的趣事,与大家分享。分享之后教师引用P4第一段小结。
课堂练习:请用一种水果描述你对学校这个“家”的感受;或者请用一个比喻描述你对“家”的认识;请说明原因。
小结:利用学生的回答,结合我的准备,配上一首温馨的乐曲结束本节课。
家是一片蓝天,家是温暖的避风港,家是一把伞……
家像一个成熟的橘子,那颜色让我想起了夜晚回家时的灯光,温馨舒适。
家像一个石榴,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家像一个苹果,很普通,但营养很丰富。
家像一个桃子,颜色鲜艳,中间又有一个核,那就是我们的班级精神。
家像一个芦柑,苦中带着甜,甜中带着乐。
主题二:成长的园地
第一层次:学校是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场所
方案一:情景设置:出示一组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照片
有些同学提出来说我喜欢在家学习,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明在家的学习生活》吧。
小品表演:准备:挂钟、准备一桌、一凳,一台手提电脑,书、本、水杯、香蕉、玩具、电话等物。
小品内容:妈妈上班前提醒小明八点钟起床,一定要按计划学习。小明哼哼唧唧答应了,迷迷糊糊之中,一看表已经八点半了,仓促中爬起来,没有洗刷,没有吃早饭,就坐到书桌前,一个哈欠接一个哈欠,没写几个字,就去上厕所了;刚回来坐下,肚子又咕咕叫了,开始吃香蕉,吃面包。这时已经九点四十五分了,小明心想,妈妈回来还有两个小时呢,不急。回头看见了电脑,又想起昨晚玩的游戏,手又有点痒,心想:玩一会儿就一会,没什么,只要在妈妈回来前写完作业就行。于是开始玩电脑。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已经11点15了,小明一看来不及了,赶快冲到书桌前写作业,手底下的字写的龙飞凤舞,偏偏又遇到了难题,急得他抓耳挠腮,,一个劲的嘟囔:“怎么办?怎么办?”他急中生智,拿起电话问同学,一个不在家,又一个不在家,好歹第三个家中有人了,小强刚刚起床,也还没做作业呢,小强答应做做看,一会电话回来了,小明一边听,一边记下来。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中学七年级政治共同的责任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