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散文诗两篇

语文教案-散文诗两篇

浏览次数: 342次| 发布日期:09-07 18:58:01 | 高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语文教案-散文诗两篇,

  四、总结、扩展

  1.关于作者的观点态度:在《门槛》中,作者并未公开亮明自己的态度倾向,“我”只以故事叙述人的身份出现,但联系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作者对“俄罗斯的姑娘”的倾情刻画,不难发现作者对女主人公的褒扬态度。

  2.关于《记忆》和《门槛》的不同艺术手法。《记忆》选取“记忆”这一心理过程的独特视角,展示的是对“人生意义”这一普遍对象的宏观思考。它的诸多意象、例证和引语,都是从不同角度来诠释、揭示这一普遍对象的内涵。《门槛》则从个别到一般,抓住一个典型场景,来展示革命者的普遍人格。两文进行艺术表现的路径是各不相同的。

  3.关于“门槛”的更普遍意义:着眼于作者写作的具体背景,“门槛”与“俄罗斯姑娘”有其独特的对象;但若着眼于更广义的人生命运,“门槛”可以是人生岔路、命运转折的一种象征,“俄罗斯姑娘”,也可视为敢于挑战命运,追求人生真谛的精神和人格的化身。

  五、布置作业

  1.诵读《门槛》、《记忆》,争取背诵《门槛》全文和《记忆》的精彩片断。

  2.课外阅读《读本》和其他书刊上的优秀散文诗。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自读·自析·自评

王新村

  《散文诗两篇》(《记忆》《门槛》)为新教材所选散文诗精品,语言隽永优美,感情强烈真挚。执教实践中,笔者进行了以学生自我诵读、自我感悟为主的研究性学习探讨,较有收效。

  一、自读感悟

  1.自我诵读,感知内容。指导学生利用晚读及部分课堂时间自己诵读,初步感受理解文章的内容。

  2.小组研读,体悟情感。此过程分四步:

  (1)教师指定或由学生自愿组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在兼顾两篇文章的同时重点承担一篇文章的研读;

  (2)教师提出小组研读要求:《记忆》四人连读,《门槛》三人连读;小组成员都要在组内诵读文章一遍,然后组长主持推举出最能代表本组朗诵水平的同学进行诵读训练(可提醒让学生注意男女生搭配等);

  (3)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拟定诵读方案,包括方案设计与设计理由,并形成简要书面材料。

  (4)各小组承担诵读任务的同学按方案进行练习,其他同学听后提出改进意见,逐步完善本组诵读成果,准备参加班内诵读竞赛。

  3.比赛诵读,交流认识

  (1)选定部分同学组成评委会,打分评价各组诵读表现;

  (2)教师提出简要评价标准,如:读的如何,表情如何,设计方案如何等,同时说明评分办法;

  (3)各组按一定顺序(可事先抽签)诵读,诵读结束后由一人代表本组说明设计方案;

  (4)评委评分,给优胜者以一定形式的奖励。

  4.诵读质疑,深化感悟

  此环节可在诵读比赛结束后进行,也可穿插于比赛过程中;指导学生根据评价标准就各小组诵读方案的设计、诵读质量等提出个人见解。

  研究性学习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过程性、创新性与合作性。以上自读教学环节的设计正基于此。小组研读旨在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班内竞赛与评价鼓励旨在调动学生阅读感知教材的主动性,培养其主体参与意识。诵读质疑则促使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见仁见智。

  诵读及诵读方案设计,可使教师了解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感悟程度。如:

  《门槛》有三个角色:“我”、问话者、俄罗斯姑娘。我们三人分别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语文教案-散文诗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