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孔孟教学设计

孔孟教学设计

浏览次数: 314次| 发布日期:09-07 18:57:00 | 高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孔孟教学设计,
    这已足够证明中国人不是“宿命论者”了。中国人不认为命运完全不可改变,也并不大胆地肯定命运完全由个人控制,却现实地承认,命运是“天”、“人”妥协的结果。“人依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中国人尤其是如此。中国人的神是他自己的影子。不论天堂或地狱,其实都是人间的翻版。也许中国人太聪明了,聪明到鬼神都“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但绝不相信鬼神比人类高明多少。不论天上还是人间,总还是以“妥协”、“折中”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唐吉何德式的英雄实在太多了,要紧的是,“保卫正统”是可以的,“反对正统”却不可以!即使开始时不是“正统”,在取得统治的地位后,也就自然而然成了“正统”,乃至祖先都必须是神人所孕等等。中国神话故事里的反叛者,一转眼就里置身神之列,恐怕也有“正统”的观念作祟呢。
    “妥协”似乎不是好字眼,提到“妥协”,总有“迁就”、“马马虎虎”的味道。不过这里说的“妥协”的观念,并不一定有呵责的意思。中国人的哲学,一向是“唯人主义”的(不是“人道主义”)。中国几千年来,绝大多数人口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与天争利”、如何养活自己上头。“天”、“人”妥协,是几千年“靠天吃饭”积累下来的经验。农民如不懂如何利用自然,和自然共存,就不可能养活自己。至于在人与人关系方面,中国人所一直追求的,就是一个“有秩序的社会”,到今日还是如此。在调整人际关系上,自然更需要“妥协”、“迁就”的观念了。中国人的哲学思想,一直存在“平衡”、“谐和”的概念,当然不足偶然的,是几千年生存于这独特地理环境的结果。在政治组织上,也反映出中国人在这方面特殊的能力。所以这儿所谈的“妥协”,就指为结合一个复杂的社会,使之运行不息,在人与人之间所必须存在的互访。历史上中国一向不曾遇到相等的敌国,因此倾向使用“妥协”的方式以维系整个社会的平衡,是可以明白的。但是到了近代,中国已不再是“中”国而必须和世界各强国竟争,维持自己的生存,“平衡”、“妥协”的哲学观不再适用,也是可以明白的。不过某些思想的方式,是否影响了中国人在艺术上及科学上创造的能力,就不是那么容易决定了。
    18.作者重读中国神话故事,有了一个小小的“发现”,这个“发现”是什么?
    答:“发现”是 19.(1)作者认为反叛英雄在西方神话里占有重要的位置,理由是
    (2)对中国神话中没有成功反叛者这一现象,作者分析后得到的结论是
    20.作者谈神话,论中西神话的异同,有什么用意?有什么新的独到的见解。 答: 
    2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虽然中国神话中不缺少英雄,但他们的反叛从来没有成功过。
    B.相比之下,西方神话中,反叛的英雄都成功了。
    C.愚公移山的故事说明中国神话中的上帝比较明智开通,因此神话中就出现不了成功的反叛者。
    D.中西神话的差异,意味着中西方人民对待命运的看法不尽相同。
    E.从对中国神话的分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现实社会的一些基本特点。
    四、高考小热点
    22.解释并记忆下列语句。
    (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观过,斯知仁也
    (4)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5)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6)尽信书不如无书
    23.将下列打乱的句子重新排列先后次序。
    ①也就是宣示人人都能做圣贤。②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③所以他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④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产生。⑤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所说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孔孟教学设计

《孔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