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最后的常春藤叶》公开课评课稿

《最后的常春藤叶》公开课评课稿

浏览次数: 206次| 发布日期:09-07 18:55:18 | 高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最后的常春藤叶》公开课评课稿,
    2.文本内容挖掘太少。
    听这堂课,给我的感觉是:不是因为阅读文本而阅读,而是需要了要找问题的答案了才去书中寻找,找完后马上丢弃,在分析贝尔曼为什么要救琼珊时,点到贝尔曼正面描写这一段,没让学生阅读,教师就直接归纳说“暴躁”,其实,对于贝尔曼这个人物形象应该联系课本做一个分析,作者在他身上花如此多的笔墨,从正面,从侧面去描写,我想,不该用“暴躁”这个简单的词来点评他的性格吧?
    3.学生回答问题后没有给予适当的指导。
    提出一个问题,当然期待学生能向自己设计的方向去回答,但不管满意与否,都应给予适当的指导。让我感到遗憾的是,这位老师没有做好这一点,她只是笼统的说“好”,“请坐”,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有两处,一处是分析结局的“情理之中”时,一学生回答“太奇怪了,无法想象”,她没有做出点评,只是淡淡的让她坐下;另一处是课外拓展时学生举的例子到底是主题中的“信念”还是“爱”,她都没有进行点评,以至于偏离了主题“信念”,而集中在“爱”上。
    4.课堂结构安排不甚合理。
    学生讨论时间过多,有些地方比如说“是______挽救了琼珊?”这个问题让学生交流了两次,我觉得没有必要,而且时间还较长,以至的分析语言和结尾的妙处都显得太仓促,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5.缺乏激情。
    这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如果老师都不能充满激情,又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呢?
    以上是我不成熟的看法和心得,教无定法,如果挂一漏万,敬请指正,我想只有在课堂上吸取经验、总结,方能更上一层楼!
《最后的常春藤叶》公开课评课稿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上一页  [1] [2] 


《最后的常春藤叶》公开课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