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2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2

浏览次数: 265次| 发布日期:09-07 18:55:15 | 高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2,
    “我想摆脱一切,像一片可怜的,厌倦的藤叶,悠悠的往下飘”
    “惟恐那个虚弱的像枯叶一般的琼珊抓不住她同世界的微弱牵连,真会撒手而去”
    “当她与尘世和友情的联系一片片的脱离时,那个玄想似乎更有力的掌握了她”
    对贝尔曼而言:“绝笔”
    表层义:冒雨画上去的叶子,艺术生涯最后的作品
    隐喻义:维系生命的叶子,人生最精彩的杰作。
    主题得到升华:
    艺术家的热爱他人,富有同情心和自我牺牲精神的象征。普通的叶子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创造了挽救生命的奇迹。比期待了二十五年的杰作更有价值。
    (三)从结尾情节的逆转入手
    1、符合生活逻辑吗?
    (1)琼珊是画家为什么没有识破最后一片叶子是假的?
    ——距离太远,而且只能卧床观看。
    ——病情严重,高烧导致神志不清。
    (2)突然去世可能吗?
    是病情发展的必然。
    前文伏笔——“充血的眼睛老是迎风流泪”
    2、符合贝尔曼的性格吗?
    贝尔曼冒雨画叶子可能吗?
    性格发展的必然,善良,有爱心。
    前文伏笔——“自己认为是保护楼上两个艺术家的看家的凶狗”
    “总有一天,我要画一幅杰作,那么我们大家都离开这里了”
    3、结尾揭示叶子是假的,在前文多处伏笔暗藏。
    (1)其他的叶子都落了,只有这片叶子经历两天的狂风暴雨傲然挺立。
    (2)“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动吗?”
    (3)“仍旧有一片常春藤叶贴在墙上”的“贴”字。
    欧亨利式结尾
    结尾情节必须逆转——
    主人公形象得以升华(形象三分析)
    主题得以揭示
    结尾若不逆转——
    主人公形象模糊(形象一分析)
    主题改变(精神动力对病人病情有重要的影响)
    语言风格:略带感伤的幽默。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2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上一页  [1] [2]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