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醉翁亭记教案7

醉翁亭记教案7

浏览次数: 153次| 发布日期:09-07 18:38:03 | 八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醉翁亭记教案7,

醉翁亭记教案7

    一、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l.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难句,了解文意。
    2.进一步体会文言虚词“也”“而”的作用。
    3.巩固对“骈散结合”句式特点的理解。
    (二)能力训练点
    1.引时学生反复诵读、感受优美的语言,力求熟读成诵。
    2.扣住“文眼”认真思考,理解文章主旨。
    3.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再现美文的意境,由此体会文章所构造的优美意境。
    (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懂得并学会在受到挫折不幸时,应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具有旷达的情怀。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感受本文流畅婉转,抑扬错落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音。
    二、学法引导
    本文的语言代美,适于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语气、语调,再现文章所构造的优美意境。主旨的理解,要通过找关键句,分析作者情感脉络来完成。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l.正确理解文章意思,体会本文婉转化美的语言特点,欣赏作者构造的优美意境,这一学习重点,主要在反复诵读中感悟。
    2.理解作者在文中,写“醉”是表象,写“乐”是实质,以“醉”写“乐”的用意,是学习的难点,教师作适当分析后领会。
    3.欧阳修的“山水之乐”,为什么不是他消沉堕落的表现,而是他旷达情怀,积极的“与民同乐”的思想的体现?这一疑点需要教师联系作者写作背景,作此补充介绍,分析来解决。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学生利用工具书,书下注释,自学文章,读懂文意。
    2.教师介绍“而”“也”在文中的作用,它们在表达语气,情感方面的几种情形,指导诵读,体会意境。
    3.教师设计思考题,帮助学生理解“难点”消除“疑点”。
    七、教学步骤
    (-)明确目标
    了解文章,感受精美的语言,感悟优美的意境,理解文章主旨
    (二)整体感知
    欧阳修早年曾协助范仲淹(北宋仁宗时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革新政治,触动了保守派大官僚们的利益,遭到嫉恨,被贬滁州。这篇文章是他任滁州太守时写的。他仕途坎坷,有志难伸,于是寄情于山水,与民同乐。他虽被贬滴,却不消沉,他把滁州治理得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乐。他自号“醉翁”文中多次提到“醉”字,其实“醉”是表象,“乐”是实质。他的志趣,不只是在山水之间,更是在一州人民,他是因百姓的生活安乐而乐。他始终是清醒而自豪的。
    (三)教学过程
    1.由对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介语,引入课文。
    2.学生自学课文,利用工具书,书下注释,了解文章大意。疑难字、词、句提出来,同学讨论,明确。
    3.指导诵读
    (l)听朗读录音,学生轻声跟读。
    (2)教师介绍“也”“而”在文中的用法,在此基础上,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本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先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一的朗读训练,提高对文言虚词“也”、“而”的认识,接着朗读全文,要求边读边揣摩语气。

[1] [2] [3]  下一页


醉翁亭记教案7

《醉翁亭记教案7》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