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桃花源记》教案6

《桃花源记》教案6

浏览次数: 496次| 发布日期:09-07 18:37:45 | 八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桃花源记》教案6,
    这个成语出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它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祸,安乐而美好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后称靖节先生。东晋伟大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 
    他是晋宋时代着名的大诗人、词赋散文家。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所着诗文一并流传于世,有集八卷,《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饮酒》组诗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桃花源诗并序》,序中,记叙了桃花源诗的来历,后任把它看作独立的文章,这就是《桃花源记》。
    三、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检查预习情况: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豁然开朗   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 黄发垂髫 便要还家 刘子骥
    诣太守 邑人
    2、听老师范读后齐读课文
    3.利用工具书及课后注释,笔译全文。
    4.理解文中相关词句: 
    (1).古今异义词:
    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芳草鲜美)。 今义:(味道)新鲜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阡陌交通)。 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来此绝境).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魏晋 ). 今义;不管(连词)
    缘 古义:沿(缘溪行). 今义:缘故,缘分。
    延 古义:请(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今义:延长.延伸。
    津 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后遂无问津者“)。  今义:口液 
    (2).一词多义:
    舍: ①舍弃(便舍船)   ②房子(屋舍俨然 )      
    寻: ①寻找(寻向所志) ②不久(寻病终)
    志: ①做标记(处处志之)  ②标记(寻向所志)      
    向: ①以前(寻向所志) ②对着(眈眈相向)
    (3).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5、引导逐段理解文义,教师适时予以点拨。
    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按渔人行踪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桃花源记》教案6

《《桃花源记》教案6》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