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桃花源记》教案6

《桃花源记》教案6

浏览次数: 496次| 发布日期:09-07 18:37:45 | 八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桃花源记》教案6,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句式。
    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学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和按照空间顺序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3.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理解本文说明语言简洁、周密、生动的特点。
    4.通过蒋介、讨论、交流、,学习文章的写法,了解雕刻者的艺术构思。
    5、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2.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本文说明语言的简洁、周密、生动,探究课文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2.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
    1.读想法。这是一篇实物说明文,要使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像核舟各个部分的样子直到最后在眼前出现它的完整形象,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绘制示意图。按照课文内容,一步步把核舟的简单示意图画出来。这样做,既熟悉了课文内容,又把握了核舟上各种景物及人物的空间位置,弄清了作者的写作顺序。
    2.发现法、探究法。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发现法”阅读,便于整体感知文意;在学生绘制核舟示意图、理清文章写作顺序后,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写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头→中间→船尾”的顺序写,而是按照“中间→船头→船尾”的顺序。
    3.点评法。文章除了说明外,不乏生动传神的描写。筛选文中写人物情态的语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品味这些生动传神的描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弄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并探究思考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揣摩语言,品味文中生动传神的描写;课堂训练,强化文言知识积累和运用。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能工巧匠的故事,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的故事,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生动再现了历史上一个着名的文学故事,稀世珍宝明代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在宁波被发现的消息传出后,成为文物界、收藏界的一大新闻。据专家鉴定,这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核舟记》。
    二、自渎感知,整体把握:
    1.作者:魏学洢(约1596-1625),字子敬,嘉善人。明朝末年着名散文作家。他生活在明朝晚期阉党横行的年代,其父魏大中因上疏指责权宦魏忠贤结党朋奸而遭诬害,他自己也因阉党威逼悲愤而死。着有《茅檐集》。
    2,背景:明朝的时候,我国的微雕技艺已经相当高妙,如明代冯梦龙的《古今概谈》一书中“雕刻绝艺”条记载:吴仁顾四以核桃刻小船,“蓬、樯、舵、橹、纤、索莫不悉具”;上刻三人,并有各种器物及对联等。与本文记载的核舟颇为相像,同时还记载了“橄榄花篮”和其他一些微雕艺术品,可见当时微雕技艺之一斑。
    3、积累字词:
    罔(wǎnɡ)  膝(xī)  褶(zhě)   髻(jì)   倚(y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桃花源记》教案6

《《桃花源记》教案6》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