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桃花源记》教案7,
教学过程:
一.集体朗读课文
二.逐段分析课文。
(一)分析第一自然段
1.朗读
2.说本段的大意,注意几个地方的准确翻译:
(1)武陵人:五陵郡有一个人,二不是指整体
(2)缘溪行:行,指乘船行
(3)忘路志远近:远近,偏义复词,实指忘了路多远
(4)夹岸数百步:指两岸数百步之宽,不是指沿河多长。
(5)甚异之:之,是指桃花林的美景,具体是指文中的句子“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6)穷:走到头,穷尽
3.讨论明确几个问题:
(1)找出交代渔人行踪的语句:缘溪行—忽逢桃花林—复前行
(2)本段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哪些情况?(时间、地点、人物)
(3)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是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注:语言简洁,形象鲜明,是千古名句)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什么?(“甚异之”)
(5)总结:桃花林的突然出现和渔人的欲穷其林,使读者产生了悬念。这是故事情节的开端。
(二)分析第二自然段
第一.以自学为主,学生理解内容,进行试讲,教师引导学生弄清以下的语言现象,翻译本段文字的大意:
1.句子成分的省略。
林尽(于)水源,……(小口)若有光。(渔人)便舍船,从口入。(山口)初极狭,……(渔人)复行,……(山口)豁然开朗……其中(人们)往来种作……
2.一词多义:
舍:舍船(舍弃);屋舍(房屋)
3.古今异义:
交通:今义指交通运输,而在文中指交错相通
4.然:做形容词的词尾,可译为“…的样子”
5.同义词:
悉、全、都、并、一齐、都
第二:讨论分析:
1.这一段写了几层意思?
明确:先写进入桃花源的过程;再写初入桃花源的所见所闻。
2.文中写初入桃花源 所见所闻,主要写了哪些事物?
明确:(1)写桃花源中的环境: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鸡犬之声
(2)桃花源中的人从事的工作、衣着和神态
3.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学生自由发言,明确:
土地、屋舍、鸡犬之类的描写————和平宁静,社会安定
人们往来种作——————人人辛勤劳动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安居乐业,过着丰衣足食的愉快生活
4.作者写桃花源的初步见闻,有何意义?
明确:与现实生活能形成鲜明的对比:
现实 ——————— 桃花源
人剥削人,人压迫人———————人人劳动,没有剥削压迫
人们生活困苦,谋生艰难—————怡然自乐,生活快乐幸福
战祸四起,民不聊生———————一派优美、宁静、安定的景象
作用:明写桃花源,暗在讽刺现实,反映了作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第三.齐读第一、二段,熟读成诵。
《桃花源记》教案7
《桃花源记》教案7
浏览次数: 639次|
发布日期:09-07 18:37:43 | 八年级语文教案